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仙侠玄幻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五十一章王爷约会小情郎(二)

第(1/3)页

沈砚之的朝服沾着凌晨的寒气,青铜獬豸补子在宫灯的光晕里泛着冷光。他站在紫宸殿外的廊下,看着内侍们提着食盒匆匆走过,食盒里飘出的酥酪香,让他想起昨日萧书瑶亲手做的杏仁酪,瓷碗边还沾着她指尖的胭脂印。

“沈主事可是在等李大人?“ 旁边传来轻笑声,户部侍郎的公子赵珩摇着折扇走来,孔雀绿的锦袍在晨光里晃眼,“听闻昨日永乐王府的宴席,圣上亲赐了西域的夜明珠?“

沈砚之拱手行礼时,袖口的褶皱里掉出半片海棠花瓣 —— 那是今早萧书瑶替他整理衣襟时,鬓边簪花不慎落下的。赵珩的目光在花瓣上打了个转,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不过是家宴寻常赏赐。“ 沈砚之将花瓣拢进袖中,指尖触到冰凉的朝珠,“赵大人若无事,下官先行入殿了。“

紫宸殿内的檀香混着朝臣身上的熏香,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沈砚之站在文官队列的末尾,看着御座上的圣上揉着眉心,听着户部尚书奏报今年的漕运亏空。忽然,圣上的目光扫过殿中,落在他身上时停顿了片刻。

“沈爱卿前日呈上的《江南水利疏》,朕看了。“ 圣上的声音透过龙涎香传来,带着金銮殿特有的威严,“想法不错,只是......“ 他话锋一转,指尖叩着龙椅扶手,“江南水患自古难治,你一个寒门出身的主事,如何能保证可行?“

殿内瞬间安静,沈砚之能听见自己的心跳撞着朝服的补子。他想起昨夜萧书瑶趴在案头,替他修改奏疏时,烛火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温柔的仕女图。她指着其中一段说:“这里要写得再恳切些,父皇最吃软不吃硬。“

“臣以为,水利不分出身,只论实效。“ 沈砚之抬头时,看见站在前列的几位老臣正交换着轻蔑的眼神,“臣愿亲赴江南,督办此事。“

圣上挑眉的瞬间,沈砚之瞥见萧书瑶的兄长,那位手握兵权的英王,正用折扇柄轻轻敲着掌心,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退朝时,赵珩追上来,折扇几乎要戳到他鼻尖:“沈主事好大的胆子,江南那泥潭子,多少世家子弟栽在里头,你想去填命?“

沈砚之没理会,转身往永乐王府的方向走。青石板路上的露水打湿了靴底,他想起三年前在西市,萧书瑶也是这样踩着露水,将高丽纸塞进他怀里。那时她鬓边的茉莉香,和此刻袖中海棠花瓣的清甜,竟有几分相似。

王府角门的侍卫见了他,忙不迭地放行。绕过栽满芭蕉的影壁,就听见萧书瑶在正厅里笑 —— 那是他在紫宸殿永远听不到的声音,像檐角风铃被春风拂过。

“回来了?“ 萧书瑶正对着铜镜摘凤钗,金步摇上的珠翠撞出细碎的响。她今日穿了件石青色的宫装,领口绣着缠枝莲,是亲王才能用的纹样。看见他进来,忙让青禾端来热参汤,“今早朝会如何?“

沈砚之接过汤碗时,手腕被她轻轻按住。她指尖划过他袖口的褶皱,摸到那半片海棠花瓣,忽然踮起脚在他耳边说:“赵珩那只笑面虎,定是为难你了?“ 她鬓边的珍珠垂到他颈间,带来微凉的痒意。

“无妨。“ 他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薄茧蹭过她腕间的玉镯,“圣上让我去江南督办水利。“

萧书瑶舀汤的银勺顿在碗沿,涟漪里映出她骤然收紧的眉:“江南现在是什么时候?梅雨季节,疫病横行,那些世家盘根错节,你去了......“

“正因如此才要去。“ 他替她将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指腹擦过她耳垂上的珍珠,“你记得慈恩寺的桃花吗?那年你说,最艳的花总开在最险的枝头。“

她望着他眼底的光,忽然想起他们初遇那年,他蹲在石栏边画锦鲤,笔尖的墨汁滴在她宫装上,却倔强地说:“墨污了衣裳,臣赔不起,但这池鱼,臣能画得比谁都好。“

“我让英王兄给你调三百亲兵。“ 萧书瑶放下银勺,声音里添了几分亲王的果决,“再让太医院备足药材,青禾跟着去打理起居。“

沈砚之按住她要起身的手:“不可。“ 他从袖中取出那半片海棠,放在她掌心,“我若事事倚仗王府,永远只能是别人口中的 ' 裙带官 '。“ 他指尖抚过她掌心的纹路,像在描摹一幅需要精心呵护的画卷,“待我功成归来,便在曲江池边筑座小院,种满你喜欢的海棠。“

萧书瑶看着掌中的花瓣渐渐失了水分,忽然将脸埋进他肩头。朝服上的寒气混着他身上的墨香,让她想起那年华清宫的温泉,他穿着湿透的青衫,却挺直脊梁说 “臣不输“。

“要带好这个。“ 她从发髻上拔下那支兰草玉簪,塞进他贴身处,“江南潮湿,玉能安神。“ 玉簪的棱角硌着他胸口,像枚滚烫的印信。

三日后的黎明,沈砚之带着两名随从登上了南下的官船。萧书瑶站在码头的柳树下,看着船帆被晨雾染成灰白色。青禾递来的披风上绣着暗纹的同心结,是她连夜赶制的,针脚里还沾着未干的泪痕。

“殿下,江风大。“ 青禾替她拢紧披风,看见沈砚之站在船头挥手,青衫被风灌得鼓鼓的,像只即将展翅的鹤。

船影渐远时,萧书瑶袖中滑落一张纸条,上面是沈砚之的字迹:“待得莲开并蒂日,共折江南第一枝。“ 墨迹洇了边角,想来是写时心绪难平。

回到王府时,长史捧着一叠文书候在正厅,最上面的卷宗封着朱漆 —— 那是弹劾沈砚之 “借王府势力谋夺江南水利差事“ 的奏折,署名处盖着三个世家的印章。

萧书瑶将奏折扔进香炉时,火苗舔着宣纸发出细碎的声响。她忽然想起昨夜沈砚之收拾行装时,从书箱底层翻出的那幅《曲江春意图》,画里的白鹭正振翅飞过水面,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

第二章 梅雨里的家书

江南的雨总带着股子缠绵的湿意,沈砚之的青衫在驿站的油灯下泛着水光。他将萧书瑶送来的兰草簪摆在案头,簪身上凝着从窗缝渗进的雨珠,像极了长安冬夜的霜花。

“大人,河工们又在闹了。“ 随从阿福端来的茶汤里漂着片荷叶,是从附近池塘刚摘的,“说是给的口粮掺了沙土,还说...... 还说您是靠女人上位的,根本不懂治水。“

沈砚之蘸着雨水研墨的手顿了顿,砚台里的墨汁漾出涟漪,映出他眼底的红血丝。来江南的半月里,他每日只睡两个时辰,脚底板磨出的血泡结了痂又被水泡开,可那些河工看他的眼神,总带着看杂耍艺人似的戏谑。

“把粮仓的钥匙给我。“ 他放下狼毫,将写了一半的家书拢进砚台底下 —— 信里本想告诉萧书瑶,江南的荷塘开了第一朵并蒂莲,却终究没能落笔。

粮仓的霉味呛得人睁不开眼。沈砚之抓起一把口粮,指缝间漏下的果然有细沙。管粮的小吏缩在墙角,看着这位年轻的京城官爷捏碎粮块,喉结滚了滚:“沈大人,这...... 这是按规矩来的......“

“规矩?“ 沈砚之将粮块砸在他面前,布袋里的沙土扬起呛人的灰,“让河工们吃这种东西,你敢说这是朝廷的规矩?“ 他忽然想起萧书瑶曾说,她母妃教她辨认宫粮时,总说 “米粒要像人的脊梁,得挺直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