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曲线救赵 > 卷一 世界焦点新东方 005章 代郡府第一届分权会议:待人齐

堂下众人陷入沉思。果然,这步棋下对了。

当你面临困境时,不妨推给同事一个更大的困境抉择,强行绑定彼此的命运。很明显,赵从简就是这样考虑的。到目前为止的议事过程,他都完美展现了一位主公应有的凝聚力与大局观,这当然是因为灵魂属于现代单身男青年的缘故,能够在基层尤其是逆境中保持长期冷静的伺机等待,自然会被迫锤炼出尽力团结众人的倾向,借以谋求‘个人利益’。

历史上,自从太原郡失守,北边边境的胡人领地便与太行山以东、被赵国占据的黄河以北的平原部分通过代郡与雁门郡地区的太行诸径勉强连接。同一国中拥有两种及更多明显不同生产组织形式的文明,这种情况,后世只有清朝解决且近乎以封建社会所能产生的最完美方案解决;要论保持多族裔长期和谐共处,即使西周也并非完美典范;唯独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行为,或许得益于战国时代频繁的对外战争不断捶打、限制和解决内部隐患的缘故,如此才成功凝聚起国家的团结统一,但这套或冠名以‘国不可一日无事’的国政策略,能维持一个世纪高效运行,本身已属相当成功的典范——要知道在古代,绝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对外战争的长期侵扰。

从侧面看待问题,这项‘优点’与赵国始终没有实行完整的国政改革原因相辅相成:胡化则尚武之风大行,在全社会推行先军理念,军人色彩浓重的政府内部裙带关系又会突出表现以宗室子弟‘世代出将入相’的形式;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层面则由兵家系统性占据,唯独阴阳家型对外交有益的人才能顺带吃些残羹剩饭,纵横家则偶尔由国外补充食用些汤汤水水;其余盛产出的自然只有吕不韦这种不甘务农受盘剥、投机客式的、且经常流出国外泄密发迹的杂家实用型非理论专长的人才;农业生产区的民间社会,理所当然会滋生出因频繁冲突而意外丧失家庭男丁成员及钱粮亏乏的反战思潮,尤其是有一定话语权和思辨能力的中产富户追随墨家成为其弟子,并在‘兼爱非攻’的口号下形成无条件服从钜子、不能体现组织内部议事平等作风的自我矛盾要求,这种反专擅反统一的‘外观混乱’学说根本不能被庙堂之人利用接纳;至于不善经营的权贵,自然被起家于军事工业领域的手工业与矿业精明商人攀附,前者包庇纵容后者形成垄断经营的商业巨头,后者又持续将触手延伸至以商品货物流通为基础、沟通起的各大非农牧生产行业,类似郭氏家族在赵国专营繁荣几个世纪的故事决然不在少数,而且是富家豪门的标准发展样板。

一直到大商人家族内部培养出郭开这样以卖国求荣、保全家族产业经营利益为念的奸相,不惜与本国专擅力量决裂、暗中划分界限,进而阻碍在越来越尖锐的社会贫富分化矛盾之下王权必然要求反‘托拉斯式经营’的经济改革需求,勾结以墨家为代表的各类游说人才,明目张胆地组建大大小小的各生产行业社会力量团体、进行覆国行动、间接保全自身利益——而像嬴政这样雄才大略的明君,一时间根本不会在意在缴纳正税之外能有效协助自身统治秩序施行的关东‘六国故地’新占领区的巨商大贾存在。这也是巴清夫人和乌氏倮能在关西秦国非农业区国土上,长期保持背离秦法制思想而能坐拥滔天富贵权势的客观理由——不仅间接补充着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运行缺漏死角,还能随时为王室提供物质财富的快速征购需求维持国用或奢享。

至于以廉颇为代表、因兵家身份能公然消耗社会财富的大小将校尉官,自然会称赞赵国得天独厚的自然与社会条件,以能统帅步、骑、车、舟师的全兵种丰富搭配部队为荣——没有哪个国家有这样客观‘昌盛’的外战频率便于实现自身抱负的地方了,那句在下野后客居魏国大梁城时的名言:“我想统帅的是赵国的士卒啊!”自然建立在普通民众长期苦难行军基础上的名将真实心声——愈是百姓困苦的时代,敌国欺凌越会猖獗,良将猛士也愈加被需要,而为筹措备战物资和人力资源,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随着战争胜败愈加大起大落,从而陷入被‘好战分子绑架的死循环’,邯郸时期的赵国灭亡就这样成为必然!

对比法制强秦,依据山河之险,后者不仅对民众的物质剥削处在细密严苛但绝不动摇基本口粮供应的有底线式极限掠夺,又能相对自由地把控对外战争的频率与烈度,赵国与其兄弟国家嬴秦相差未免太多。

赵从简沉思良久,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包袱,缓缓地对无言中的众人低吟到:“彼时我等享有平原,沃野千里,随时可以敛财赐地封赏胡夏兵校、保障边地的生活物资需要,可现在太行山下土地尽失,无可搜刮,边郡的人心如何得以凝聚?又拿什么来保证戎狄之人继续效力呢?”他刻意停顿,望着堂下并无人有言可说,继续说到“故此,寡人不肖,特请宗室子弟出使林胡、娄烦、雁门、云中、九原等‘北边二胡三郡之地’,监督当地郡县官吏万民,矢志推行国策,安定边疆,与我赵人同休戚!”

话音刚落,门外便闪现出四人,最后者甚至因为步伐过大,差点将其余来者一应推倒。众人无暇回话,望向门外,有些大臣看到地方外官如此丑态,甚至发出冷笑哼唱——正是之前被刻意轻视的代郡守尉丞被快速召来。

“臣赵哙受令,已领代郡守、尉、丞三职官员前来赴会。”

赵从简有些奇怪,为什么他们会来得这样快,但转念及慈禧西狩时重臣填满满城和督抚衙门等大型机关办公地的近代故事,自然联想到:是自己睡在了郡守府上!

多么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本地官吏仍然在附近办公调取院中档案书简,如果自己没有刻意召来代地主辅官员,恐怕被心怀记恨的他们密谋加害、枭首送往咸阳也未可知!即使算上来到代地的宾客妇孺,‘自己人’也凑不齐上万之众吧?何况斩首行动,并不需要那么多伏兵,只需少许剑客加以刺杀,足矣。

想到这儿,赵从简的目光望向一旁的宦者令,正好目光交汇,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后者默契地高唱:“宣外臣觐见大王!”

这一逼格十足的言辞,顿时令堂内的君臣羞红了脸:我辈可都是逃难来得丧家之犬啊!心中有数的大臣们纷纷直起腰,刻意为王廷尊荣与自身地位打气。只见来人中只有右次席的赵哙归了位,而堂内并未提前准备额外的席位,这就令进门的代地三官尴尬了起来。分秒间,只见似乎与宗室有旧的代郡尉对视左列诸席后,竟欲直接面对着赵从简、跪在木地板上!幸而被郡守严厉的目光呵退,将跪未跪,踌躇满面。

堂堂边地大郡的军事长官,面对邯郸贵族时,竟然如此卑微,这令赵从简瞬间放心下来:这代地,还是姓赵的!

郡守此时大胆声问:“请大王赐席!”言语中分明夹杂着不满情绪与对都城贵族能力上的不屑。赵从简没再允许宦者令传话,厅堂并不宏大,还是由自己亲自安慰得好:“朕令宦者令亲往偏堂取来三席位,不可使奴仆往来正堂,知晓我君臣密谈!”

缪丰年愣怔一下,是要拿自己差遣演戏啊!不过第一次明白地公布自己的最新官职,不能算作坏事,倒是那三官外臣被补上了尊重。临出门前,缪丰年刻意瞪了郡守一眼,后者显然明白:如果没有自己强求保全尊严,也不会刚来面见新君主就与新任宦者令结下梁子,是怪自己莽撞了。

脸上浮现出酱油色的郡守依旧直面赵从简矗立着,其怨恨到尴尬的过程被君上观察到位。而在缪丰年重新回堂的片刻间,左右两列人等,都对赵从简提前自行任命宦官之长的举措皱起眉头,加之代郡三官的与会,都令他们对自身前途深怀忧虑:谁知道未来的自己,会不会得到称心如意的职位?万一对不起北逃的艰辛亡命之旅,又该对谁诉说这份亏欠?这其中尤以左列次二席上的‘密谋者’最为忐忑:眼见缪丰年得势,自己担忧悼襄王一系父子俱为昏庸而与缪氏私通的那些话,日后也会随着赵国复兴而成为惊雷,天塌地陷的巨锤保不齐哪天就会砸向自己,那可是族诛的罪过——代地啊代地,怕是白来一趟!当天的会议,后续再无这位宗室过多发言。如实地讲,除却在偏堂之中的拼命喧哗叫嚣,这位宗室后半天里什么也没说过。留心到此种反常的只有缪丰年——或许从那时起,对各类宗室谋反动机的了然于心,这个特殊的群体成员被上奏治罪的命运,就在缪氏掌指间决定了。

沉寂无边,就像秦军屡次进犯时黑压压的充足壮丁布阵带来的压迫感。

宦者令走进来,打算就将席子铺在三人面前,然而赵从简却示意,放在人少的左列宗室之左、靠近左墙一侧。这微妙的做法令左五右七的格局瞬间被打破,谁也猜不到主君究竟要将会议带到什么样的话题上......倒是察觉军权有再兴趋势的右首席大臣虞博言不顾体面,疾起拜言、直击向会议本该被提及的要害:“君上既已拟定继承大位,代郡长官亦按令至,就请速定朝廷职份,以便早行新政,安顿江山社稷!”

说好对旧代王的祭祀呢?被搁置无视了。而堂下此时,左右两列众人都为新一轮攻戡而摩拳擦掌,若不能安抚妥当,堂下打起群架来也不无可能。到那场景发生,代守人等就要窥见诸公虚乏好斗的破绽了......可自己对历史上秦国以外的官职还真的不甚清楚,只是模糊地知晓:关东六国除楚国不服周室、自成体系外,都与周礼官制承袭类似。尤其三晋,立国最晚,受长期死而不僵的晋国影响,卿士官职变革尤少。其中以缺乏广泛社会改革的赵国为最,或与周礼最后的正统——召公之国在官职的古典承袭上难分伯仲。但具体到三公六卿的名头,自己还真说不全具体的官职称呼与详细执掌,这可如何是好?万一露馅儿,群臣对自己的尊重可就折损大半了!

赵从简再一次感受到上层会议危机层层转折的多舛。所幸此时,那动作略显莽撞的被召来人,再次‘莽撞’起来,及时为他解了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