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往事百语① > 要知道惭愧与苦恼

往事百语① 要知道惭愧与苦恼

作者:周远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9:47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净土宗印光大师自称“常惭愧僧”,我的同学煮云法师也经常自称“苦恼僧”。“惭愧与苦恼”确实不可不知,不可不奉行。因此,要知道“惭愧与苦恼”这一句话,也成为我的座右铭。

印光大师、煮云法师一个称“惭愧”,一个称“苦恼”,历代以来,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都经常自谦“惭愧”与“苦恼”,今日的青少年学道不易成功,就是因为少了知“惭愧”、知“苦恼”的性格。假如一个人从他懂事的时候开始,就经常“惭愧”对父母的孝顺不够,经常“惭愧”对老师的尊敬不够,经常“惭愧”对亲人的照顾不够,经常“惭愧”对晚辈的提携不够,经常“惭愧”不懂世间的各种学术,经常“惭愧”对别人的恭敬与沟通不够,经常“惭愧”没有能力担当世间的各种责任,经常“惭愧”不能帮助世间多少的苦难众生,经常“惭愧”自己的思想、信仰不够清净,果能如此“惭愧”,就会奋发图强,有所作为。所以儒家有谓:“知耻近乎勇。”《佛遗教经》也说:“惭耻之服,无上**。”

光是知道“惭愧”不够,我们还要知道“苦恼”。我自幼就不善于佛教的歌咏梵呗,自觉非常苦恼;我一生没有语言天才,学了多次的英文、日文,都不能进入情况,经常感到非常苦恼。此外,我没有特殊的技能和专长,也觉得非常苦恼。例如听到有人向我报告水电的专业设备,我就不知如何是好;听到有人和我说明财务收支预算的数据,我也不知如何应对。但由于我能效法古德“知道惭愧与苦恼”的美德,发心学习,勤劳向上,不敢稍懈,让我感受到“惭愧与苦恼”为我的一生增加了无比的力量。

先师志开上人在我初出家的时候,经常训示说:“我们要‘知道惭愧’,要‘知道苦恼’。因为我们这一世系既没有辉煌的传承,也没有往圣先贤的历史;我和你既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也没有过人的智慧,既没有皇亲国戚可以依附,也没有豪门巨子作为靠山。现在我们的一切,所能靠的只有佛法、因缘,靠我们‘知道惭愧与苦恼’,以‘惭愧与苦恼’激发我们奋斗、精进的力量。”恩师志开上人的勉励更增加我对于“惭愧与苦恼”的认知与受用。

回想数十年来我对佛教事业的发心承办,不都是靠着“惭愧与苦恼”的力量吗?办杂志或印行佛书的时候,遭逢许多困难,幸好我知道自己能力不够的苦恼,进而到处请益,虚心学习,因此所办的文化事业均能维持不辍。我更感谢读者们热心的护持,由于他们的净财使佛法传播得以发扬广大,惭愧我何功何德,只不过是一个代办者而已,既然有人如此看得起我,我就要更加努力,以不断地突破向前,不断地进步成绩,向他们表示我的礼敬与感谢。所以,每当佛光山的功德主护法会议时,我都用台语向大家说:“欢迎你们‘头家’回来。”

每当有人赞叹我办的佛教学院、僧伽教育,或者大学、中学的时候,我也感到十分惭愧,因为这都是许多功德主的布施净财,他们设立各种奖学金,以各种喜舍得来的成就。是他们给我的因缘,让我有机会服务,所以我要加倍用心,以优良的办学成果奉献给我们的“头家”。

多年来,我在各个国家的会堂及各大都会的体育馆主持佛经讲座时,总是万千听众齐聚一堂,其实有谁知道我每次在这种场合的时候,都会胆颤心惊,深怕没有好的佛法来供养大家,劳烦大家不辞辛苦前来闻法,能不“惭愧”,所以在讲经的时候,我总是准备酝酿,戮力以赴。

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虽然“惭愧与苦恼”的心情形成不断的煎熬,但也促使我在佛道上永远精进不懈。有人说我带动了台湾佛教的发展,甚至将佛法弘扬到全世界。其实,这都是十方大众带动了我的发心,“惭愧与苦恼”给予我增上的因缘。

我从幼小到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就有害羞的性格,在人前不敢讲话,甚至别人的赏赐也不敢接受,凡有所表现总是畏缩后退。初到台湾,约有十多年,我每个月一次又一次地从台北坐火车到高雄讲经,后来因为禁不起每次信徒的迎送,感到“惭愧与苦恼”,受当不起,所以决心有一段时间不曾前往,但“惭愧与苦恼”有时也鼓动我发心增上;而责任感的驱使,也与“惭愧、苦恼”奋斗。

虽然我发起“家庭普照”,但我平时却很少到信徒家中走动,为的是不敢承受太多的恭敬供养,甚至于我自己所创建的各别分院,有时前去,也不敢事前告诉大家,唯恐他们费心张罗,特别接待。基于自己发自内心深处的“惭愧与苦恼”,所以一概不敢给予他人太多的麻烦,许多事情我都是自己处理,所以我不但自己学会理发、洗衣服,也学会缝衣补丁。

这几年在世界各地,为了弘法,从这一个城市到那一个城市,从这一个都会飞到那一个都会,每次一抵达机场,或者一下火车的时候,就看到信徒们罗列成队,献花顶礼,甚至还插旗子,拉布条,邀请乐队击鼓奏乐以示欢迎。目睹此景,每次均令我“惭愧、苦恼”,真想钻一个地洞跳进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只有向岛内外佛光山各地别分院的徒众及信众宜布:“以后你们如果有十个人以上来接我,我就至少一年不再前来。如果有献花,我就两年不会前来;如果再有拉欢迎布条,我就三年不来。如果要我到餐馆里吃饭,我就四年不来;如果吃饭的时候,像斋宴一样,一道一道地吃法,我就五年不到。”因为“惭愧、苦恼”渺小如我,实在承担不起如此多的浓情厚意,遑论至尊至贵的恭敬供养,个人实在承受不起啊!

君不见前贤先辈们都十分自我珍惜,恐怕折福,所以不敢承受他人过多的好意,甚至喊出“惜福”的口号。的确,银行里的存款再多,如果你不爱惜,不但不能继续进账,而且还挥金如土,一旦存款用完,将到何处去张罗呢?福报也是如此,赶快培植都来不及了,哪里敢去浪费耗用呢?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