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91章 孙传庭的使者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91章 孙传庭的使者

作者:蓝盔十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30 01:23:2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初冬的陕西,低沉的乌云遮住衰弱的阳光,天空显得有些阴暗。树上的叶片已经由淡黄变成枯黄,再也无力对抗来自蒙古大戈壁的寒风。其实,陕西比京师更靠近南方,但陕西却比京师更冷。因为缺少雨水和大河,空气的湿度很低,干燥,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寒意,也削弱业人们抵抗寒冷的意志。虽然还没有下雪,温度已经和冬天差不多,除非必须工作,行人已经很少在户外活动。

在延绥山谷中的水泥厂内,工人们却忙得满头大汗,装料,添炭,烧火,出料,搅拌,冷却,封存……巨大的煅烧炉里,炭火昼夜不熄。在厂内,工人们感觉比家里的火炕还要暖和。加上忙碌的缘故,谁也没有意识到冬天已经逐渐降临。

因为天气转冷,水泥路的修建进展缓慢,主要是前期的压路和填埋石子。但朱由检明白,一旦开春,温度升高,水泥的需求量将急剧上升。因此,整个冬季,水泥厂都不会停产,而是将生产的水泥储存起来,或者运往各个修路地diǎn,待开春之后,再大规模修路。

朱由检手中有大量的匪兵战俘,现在不缺人手,只需要天气的配合。

一切都是为了发展。

快速的发展。

超常的发展。

经过朱由检和孙传庭的商量,山西将出现两个经济中心,一个是北方的延绥府,也就是高迎祥担任知府的地方。这里以生产石灰、水泥、煤炭、陶瓷等为主,形成矿业城市;另一个是陕西的首府西安,以生产布匹、服装、印染、酿酒、米醋等为主,同时兴办商业中心,形成综合性的城市,力求早日恢复汉唐时代的雄风。

因为所有的工商业都要按照农业的标准纳税,所以孙传庭开始组织人手制定大明的第一部有关工商的律令——《工商律》。

按照朱由检的意思,《工商律》将来会在大明推广,《工商律》应该由户部或者工部制定。不过户部和工部远在京师,对陕西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制定的法律未必适应陕西的具体情况。如果派人来陕西调研,一来一去,半个月就没了。所以先由陕西制定,再让户部和工部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就在陕西开始试行,将来有可能在全国推广,也就是说,陕西在全国率先试diǎn。

岐山金矿、郿山铜矿、南郑铁矿,已经将来可能发现的新的矿厂,因为生产的都是贵重金属,按照大明的法律,矿厂必须由官府主管。

私人可以投资,出资多的也可以参与管理,但所得的金属必须按市场的价格卖给国家,所得的盈利,除比照农业税十五税一的标准纳税外,其余的利润,五成上交省府,另外五成由投资人按照出自比例分成。

这看起来私人的盈利好像不高,实际上矿业的利润非常大,私人的分成还是很可观的,那些不参与管理的散户,基本上就是坐地分成,比放高利贷实惠多了,也安全多了。

西安府的工厂雨后春笋样一个个拔地而起,这主要是来自各地的商人们开办的。大明时代的技术还是比较原始,百姓稍经培训,就可以成为合格的工人。

而在延绥,朱由检也没有闲着,他现在就像是骑在脱缰的野马身上,注定过不了闲逸的生活。

朱由检现在已经不差钱了。

水泥是朱由检的基本收入。京师到山海关的第一大道早就全面完工,燕山一带的水泥厂开始向京师附近的大户出售水泥;河南省洛阳府,福王朱常洵开始修建跨府水泥大道。

玻璃厂已经生产出正品,在大明,玻璃可是有价无市,除了朱由检的厂子,只有南洋有少量的输入。一尺见方的玻璃,就可以卖出十两银子。光玻璃一项,每月就可以给朱由检带来五万两银子的收入。

富裕起来的朱由检,开始思考新的收入方式。在后世,他是化工专业出身,如果不能充分发掘专业所长,他感觉都对不住这穿越的身份。

朱由检在房间踱来踱去,他在寻找一种稳赚不赔的行当,就像水泥和玻璃。像红砖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行当,朱由检实不屑去做,他当时只是为了加快军校的建设速度,军校建设完工之后,朱由检就将红砖厂盘diǎn出去。

不知不觉踱出院外,一名路过的亲兵正用崭新的木盆端着一盆衣服,见到朱由检,他弯腰行礼:“见过殿下。”

朱由检觉得亲兵有些面熟,却叫不出他的名字,为了掩盖自己和亲兵的距离,他装出很熟悉的样子,“奥,你在做什么?”

“回殿下,我刚洗的衣服,准备去晾晒。”亲兵果然上当,以为朱由检对他很熟。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