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融合电脑,我能操纵亿万太空战舰 > 第十三章 金属加工厂

第(1/3)页

提到扩大电厂规模,提升发电量这件事情,陈岳再一次深刻感受到了金属加工能力不足对自己的限制。

预处理装置、锅炉、发电机、电线,都是金属啊,都得依靠冶金产业来提供资源。

但现在,陈岳所能用的,却仅有可怜巴巴的几台多功能炼矿机器人,每天就只能通过定制化的模式,来炼出那么一丁点金属。

不是陈岳不想多造炼矿机器人,而是炼矿机器人可是耗电大户,同时,原材料,也即矿石的供应也有限,造的多了矿石也供不上啊。

提升矿石供应量?

这又得提升采矿机器人的数量。但造采矿机器人也需要钢铁啊。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陈岳唯一破解的办法就是,依靠时间慢慢去磨,慢慢提升产量。

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至少机器人充电不需要再到荧惑号飞船这里来了。炼矿机器人也可以不再顾忌电量消耗,全力以赴的生产了。

于是,除了留出三台机器人用于维持发电厂正常运转,二十七台机器人负责采集固态氧与冰托林以外,剩余的可以调动的机器人全都投入到了采集矿石的征程之中。

机器人们辛勤的脚步遍布了以荧惑号飞船为核心,周边足足几十公里的地方。哪里有矿产,哪里就有机器人们的身影。

大块大块的矿石向这里汇聚,最终化作一块块的钢锭,开始接受智能机床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较大规模冶炼多种矿石,精炼出多种金属的电高炉终于被生产了出来。

通常来说,一座高炉只会用于一种金属的冶炼,且只冶炼一种标号。只有这样,品质才稳定,效率才高。

这也是地球上的通行做法。没听说过一座高炉既能冶炼钢铁,又能炼铜,还能炼锡、炼铝的。

通用高炉效率低,品质差,还不经济。

但这种选择,在这木卫五上,对于陈岳来说却是必然的。

还是因为产能不足。为每一种金属、每一种标号规格都建造一座高炉根本就不现实。

不过,就算这座高炉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至少,它的冶炼速度可比炼矿机器人快多了,一座高炉,几乎相当于二十台炼矿机器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