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盐贩狂飙:野性崛起,皇帝慌了! > 47、以后拿《三国演义》当兵书

第(1/3)页

其实,伏湶想要给韩齐、步临湘、陈堂邑三人,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并不是他为了在三人面前,展示自己,才决定讲的。

他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他想到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在后来明末反贼、后金螨清和太平天国的军队里面,几乎成了军队将领,必须知晓的兵书了。

对于将领的个人军事素质,有后世经验为佐证,伏湶知道他日后如果想要造反,那就必须要让手下的将领们,全都“知兵”才行!

想想看,方腊为什么会起义失败?

除了本身制定的造反方略不对,剩下的原因就是方腊军中的将领素质太低了。

就是方腊,军事素养也不高。

否则,方腊也不会在几乎已经席卷东南半壁,有了和大宋划江而治的情况下,就被大宋朝派遣最能打仗的西军,南下平定了。

起义前后时间,也就不到一年。

这其中,有西军能打的原因,也有方腊军队里面,将领军事素质不高的原因。

毕竟,方腊的军队,既然能够在初期起义成功,将大宋朝在东南的官军打败,其手下的兵卒,在个人武勇方面,肯定是不差的。

哪怕大宋朝在东南的军队再弱,但也不会都是菜鸡,伸头让得方腊这些泥腿子,来砍头的。

伏湶想来,若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能早点出世,那方腊和他手下的军队将领,制定好合适的造反方略,并且军中上下都有一定的军事素养的话,西军想要镇压成功方腊起义,那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就是让巅峰时期的岳飞,带领最精锐的西军,也不一定能够平定这样的方腊军队。

毕竟,彼时大宋朝已经失去东南半壁的民心,除了东南世家大族以外,百姓几乎都主动起义,呼应方腊,没有民心支持,哪怕岳武穆再厉害,也不一定能够把代表着东南民心,手下又有一批拥有一定军事素养将领的方腊叛军,给平定。

当然,伏湶说方腊军队里面,将领军事素养普遍不高,绝非他胡编乱造。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

那就是方腊军中,普遍都是识字不多,甚至于就是文盲的泥腿子。

虽然大宋朝的评书早已在市井流行,但历朝历代,并非所有书籍,都能让民间随意传播的。

像《孙子兵法》、《尉缭子》、《吴起兵法》这些古代兵书,全都是封建朝廷垄断的军事机密,私学兵法,甚至普及兵书内容,就会被问罪。

这一手,成为了封建王朝最有效的降低平民百姓起义的危害的手段。

毕竟,就算平民百姓初期造反成功,但军事素养低的他们,遇到军事素养高的朝廷平叛军队,自然是不可能对付得了朝廷军队。

当然,即使这些兵书,偶有流传到民间,封建朝廷也不怕,毕竟只要兵书内容不普及,百姓没人讲解兵书,那在文盲眼里面,这些兵书也等同于天书,只有少部分能够自学的泥腿子天才们,才能在造反中,对付得了官军。

在所有的农民起义战争中,绝大多数农民领袖都是不懂兵法的,因此朝廷镇压他们也毫不费力。

而这种情况,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出世之后,就彻底改变了。

看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之后,平民百姓们在不知不觉中,便学会了兵法。

明末反贼、后金螨清和太平天国的诸多将领,就是看书知兵,哪怕不识字,也会找人来说书,传播军事知识的。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将白话小说当成兵书,简直是胡闹,肯定是会打败仗的,但历史证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还真能当打仗和造反的教科书。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