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没钱赛什么车? > 098 张扬的超梦领队 (7K)

没钱赛什么车? 098 张扬的超梦领队 (7K)

作者:无限循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3 13:11:2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提升0.4秒?

看到这个圈速,奥德托喃喃自语了一句,脸上神情有些复杂,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满意。

不过水谷翔跟冯勇等人,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欢呼起来。

不管是陈向北的心理突破,还是说赛车调校找到了平衡点,单圈0.4秒放在方程式领域,已经称得上“质变”两字!

特别是在本就高圈速的基础下,更凸现了陈向北的提升之大。

“奥德托,我这一圈快了多少?”

“提升一般,0.4秒。”

提升一般?

听到奥德托这个回答,在场众人都用着不可思议的眼神望向他。

就算是曾经法拉利的主管,F1围场内工作几十年见惯大场面,这种提升对于一名中国新人而言,也绝对称不上用“一般”两个字来形容吧。

真要达到挑战赛道记录的圈速,才能配得上优秀吗?

“我飞驰过程中被人挡了,不然应该能提升0.5秒以上。”

陈向北解释了一句,现在赛道交通状况跟之前不同,多了十来辆车很拥堵。

并且由于没开放赛道监测系统,完全靠车手自己跟车队肉眼观测,来提示后面有车进行计时圈准备让道。

这种提醒很明显要慢上一拍,再加上有些人就是挡道不让,以至于陈向北不得不变道超车。

对于200km/h的赛车而言,任何一次变道跟修正,都会导致圈速被拖慢。

赛道状况良好的前提下,陈向北认为自己还能开的更快!

“北,比赛里面没有那么多‘应该’,排位赛围场内的赛车只会更多,你懂我的意思吗?”

“我明白,要靠自己选择更好的飞驰时机。”

“GOOD!”

奥德托对陈向北的回应很满意,他不喜欢那种满嘴借口跟客观理由的人。

目前的赛道状况越来越复杂,再加上陈向北全力PUSH对轮胎的磨损很大,奥德托干脆把赛车召回结束今天的练习。

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德托大清早就率领车组成员,第一个来到银石赛道练习的原因。他在这里经历过太多的赛事,知道随着练习高峰期的到来,车手很难得到完美飞驰圈的环境。

欧洲车手们几岁就开始卡丁车练习,银石这条“化石级”赛道他们不知道跑过多少遍。

练习对于欧洲车手而言,不是用来熟悉赛道跟提升圈速的,更多是观测赛道布局跟弯角有没有改变。

可对于从没有跑过的亚洲车手而言,练习时间就是一次宝贵的熟悉赛道机会,必须抓住最良好的赛道路况去推进两圈!

用中国一句俗话来形容,那就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这边陈向北的车组准备离场,另一边小林崇智却还不甘心,赛车调校完毕又上赛道飞驰起来。

车手必须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心态,特别是面对自己的队友,往往队内竞争更加残酷。

原因很简单,当席位只有一个的时候,你并不是跟其他十几名对手争夺,而是跟自己的队友比拼!

小林崇智如果跑不出足够好的成绩,哪怕铃木亚久里主观意识,依旧存在着日本优先的思维。

但也不得不在现实的“胁迫”之下,把车队核心位置转移到陈向北身上。

毕竟只有成绩,才是一支车队在F1围场立足的根本!

可能是受到陈向北的刺激,赛道上小林崇智选择放手一搏,他的圈速提升同样巨大,跑进了1分59的范畴。

最终定格在1分58秒941,仅比陈向北慢了0.5秒。

要知道这个时候赛道交通状况更加恶劣,慢车太多全速推进不仅仅有挡车的障碍,甚至于还有撞车的风险。

小林崇智能开出这个圈速,证明他的天赋确实很高。

同时这算是给陈向北提了个醒,那便是自己上辈子F2级别的车手水准,放在这个时代亚洲低级别赛事里面,可以说堪称碾压般无敌存在。

就如同小林可梦伟那样,完全称得上亚洲天才少年。

但是放在欧洲这个天才泛滥的区别,很多未来的F1车手或者FE冠军,他们从卡丁车阶段算起,同样有着十来年的职业赛事基础。

单论职业时长,并没有落后陈向北多少,甚至稍微领先!

哪怕小林崇智这种历史籍籍无名的存在,你也不知道他从几岁就开始练习卡丁车,会不会突然潜力爆发,只能说不容小觑。

……

超梦车队全员离场返回基地,ART车队维修站内的团队成员,正集体围在笔记本屏幕面前了,观看着DV机拍摄下来的练习录像。

比赛工程师托德最初想法,是录制车手维尔涅的跑圈,然后晚上逐帧分析找出不足的地方排位赛改正。

结果看见了陈向北的计时圈,他就顺带给拍了下来。

这个时代DV画质不高,再加上拍摄距离又远,无法清晰的看到陈向北走线细节。仅能从过弯轨迹上面,隐约判断出这辆13号赛车速度很快!

不过说实话,除非做到比赛转播那样圈速实时对比,否则赛车快一秒慢一秒,肉眼很难直观感受出来。

毕竟放在两分钟左右的单圈里面换算,快一秒提升比例不到百分之一,人眼又不是什么机器,哪能做到每个弯道零点几秒的精确识别?

但ART车队能培养出这么多位F1车手,自然有自己的两把刷子!

既然直观判断不出来,那就拿几个不同车手在同一个弯道的录像,用软件进行轨迹对比跟速度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大致的快慢。

只要陈向北能跑的比ART车手过弯还快,就意味着这个中国小子速度很惊人!

“FUCK,T9弯中国车手北的过弯轨迹,居然做到了跟汉密尔顿重叠?”

“T4弯的走线,感觉北的走线比维尔涅还好。”

“T7弯道,中国新人用了U型走线,而不是更简单的V型走线,这对循迹刹车的水平要求很高!”

ART车队工程师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陈向北过弯特征,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惊诧。

由于距离缘故,DV机只能拍到较近这一侧的弯道走线,较远的那侧过于模糊就连电脑都分析不出来。

可单单半边赛道走线,就已经彰显出陈向北车技惊人。

很多人脑海浮现出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个家伙到底怎么冒出来?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