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88章 前车之鉴,重蹈覆辙?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88章 前车之鉴,重蹈覆辙?

作者:狗脚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3:09:4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四月初八。

司马懿率三千虎豹骑出峣关,过白鹿塬,沿着灞水一路向北。

骠骑将军府司马陈圭,参军州泰,杂号将军周当、魏平等人统大军三万在后。

出了白鹿塬便到灞桥,司马懿并没有选择西去长安。

而是一路向北,驰至高陵以南的灞陵,之后又驰至细柳,隔着渭水北望汉军营寨。

两千虎豹骑游走在长安周围,将本在长安地界肆无忌惮侦视敌情的羌骑虎骑尽数驱逐。

今日距汉军占据细柳、棘门筑营已过去八日。

八日时间,曹军不敢出城骚扰,汉军构筑了两座相当结实的营寨,并运来了足撑一月的粮食。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的魏军在八日时间里也没闲着。

六千人出了长安,搭桥渡过城西的沣水,挖壕筑垒。

营建了一座沣水大营,隔着渭水与汉军的细柳营南北相望。

如此一来,细柳汉军欲南渡渭水进取长安,首先就要面临被半渡而击的风险。

“可知细柳营由谁统领指挥?”司马懿看向毌丘俭问道。

毌丘俭不假思索:“禀司马公,是蜀将王平。”

“王平?”司马懿显然没听说过这人名字,“可曾探知他根底?”

“此人乃是巴西賨人,十余年前随七姓夷王至洛阳归附,太祖假其校尉之职。

“汉中之战叛降刘备,上月,右将军街亭之战败马谡,蜀寇星散,唯其人鸣鼓自持,一营独完。

“先前右将军围陈仓,也是此人自渭水狭道杀出,解了陈仓之围。”

司马懿微微颔首,对毌丘俭表示赞许:“仲恭做得不错。”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两军不过隔一条渭水相望,除了军事机密难以购求,很多众所周知的平常消息都是可以用财帛等东西买来的。

就如他在上庸买得消息,知晓孟达外甥邓贤是贪生怕死之辈,其后兵威逼之,以利诱之,才使得邓贤、李辅开城献降。

但不是所有为将者都能想到安排合适的细作,花费不小的钱帛去知己知彼的。

以博闻多才、精于诗文闻名雒阳的毌丘俭能做到这点,足以说明其人具备一定的军事水准。

“蜀寇可曾试图渡水来攻?”司马懿又问道。

“未曾,蜀寇至细柳当日,我便率军在此筑营了。”

司马懿再度颔首。

能迅速反应,并成功在沣水结营自守,不算庸将。

假如沣水被蜀军占领,他想要实施接下来的计划,还得先拔除这沣水大营。

见毌丘俭脸上忧色不解,司马懿宽解道:

“当日你们退军长安,士气大丧,蜀寇却没有一鼓作气夺下这沣水筑营,反在细柳扎寨。

“其意看似稳扎稳打,固守待援,实则犹犹豫豫,失尽先机。

“今我大军已至,蜀寇无能为矣,仲恭毋须忧虑。”

毌丘俭不知该不该点头。

骠骑将军说得似乎有些道理。

但事实上,蜀军不来夺沣水大营,显然是认为渡河之后难以扛住骠骑将军援军的进攻。

一旦遭败,蜀军大盛的士气就会开始衰竭,而魏军大丧的士气则会得到恢复。

“司马公,右将军恐怕已被传首陇右,郭使君未必能守得住天水。

“天水一旦失守,诸葛亮必挥师下陇,他若聚大兵于高陵,向南强渡渭水,则我长安粮道尽失,粮草难支两月。

“我长安守军本就士气低迷,不堪大用,一旦粮道断绝,恐怕情势会变得更差。

“到时,长安守军恐怕会拖司马公荆豫大军的后腿。

“所以…是否要在诸葛亮来援前夺回高陵?

“王扬烈已着人在霸陵打造攻城器械了。”

荆豫大军刚刚速胜孟达,士气正盛未衰,若能一鼓作气夺回高陵,那么大魏就可以稳扎稳打。

细柳营的炊烟已经升起。

司马懿静静看着。

从炊烟的分布规则与否,密集程度,能判断出来一些东西。

“仲恭所忧确有道理,关中败军溃卒的军心士气确须提振一番,但往夺高陵,却是正中蜀寇下怀了。”

毌丘俭为之一滞,不明所以。

司马懿抚须肃容,道:

“关中蜀寇拥众不过三四万,却分守高陵、棘门、细柳、槐里、五丈塬五地。

“兵法云,备前则后寡,备左则右寡,无所不备,无所不寡。

“蜀寇众少而分兵,寡之又寡,兵家大忌。

“之所以敢如此,不过是以为高陵乃我大魏必救之地,诱我去攻,而彼坚营高垒,欲以老我大魏之师。

“攻之,正入其计。

“此王邑之所以败走昆阳也。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