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99章 虎贲泣血 金陵运弹

第(1/3)页

第99章 虎贲泣血 金陵运弹

王林那份详细汇报独立旅现状及弹药极度短缺困境的电报,经由第十八集团军驻延安办事处加密发出,穿越战火纷飞的天空,最终抵达了延安窑洞中那部至关重要的电台。

油灯的光芒在窑洞壁上投下摇曳的影子,几位首长围坐在简陋的木桌旁,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深思的气息。电报译稿在几人手中传阅,每一行字都沉甸甸的,仿佛带着淞沪前线硝烟与血汗的重量。

“一万六千人……弹尽粮绝,仍保持着建制和士气……了不起,真是了不起!”一位首长放下译稿,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痛惜,“王林同志和他的独立旅,在那样混乱的溃退中,非但没有被打散,反而收容了上万溃兵,凝聚成一支力量,这需要何等的组织力、意志力和威望!他们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场上的一面旗帜!”

“是啊,”另一位首长接口,眉头紧锁,手指重重地点在电报上,“但旗帜也需要弹药来支撑!‘人均子弹不足十发,轻重机枪弹药储备见底,迫击炮、野战炮弹药几近于无’……这样的状况,如何应对日军的追击和围攻?牛首山不是天堑,南京……唉!”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未尽的担忧。

“蒋介石一向克扣我军的粮饷弹药,此次独立旅立下奇功,他却装聋作哑,连个正式嘉奖都没有,更别提实质补充了。”又一位首长语气中带着惯有的冷静与分析,“但眼下情况不同。独立旅在上海的表现,击毙日军中将、缴获军旗,这是瞒不住的战绩,中外皆知。如今他们又在一路溃退中收容万余人,坚守牛首山屏障南京,于公于私,他蒋介石若再一毛不拔,不仅寒了前线将士的心,在国内舆论面前,他也无法交代!”

“说得对!”最初发言的首长眼中精光一闪,“这是个机会!我们必须借此向蒋介石施压,为独立旅,也为其他奋战在前线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争取应得的补给!独立旅的战功就是他必须拨付弹药的‘欠条’!”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和利弊权衡,决策迅速形成。

很快,一份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名义发出的正式公函,通过秘密渠道,火速送达已随国民政府部分机构迁至武汉的我党办事处。公函措辞严谨,首先详述了独立旅(仍以其最初抵达淞沪战场时约万人的规模为参照)自参战以来,于刘行、杨泾河等地的卓著战功,特别强调了其一部深入敌后击毙敌第九师师团长、缴获其军旗佩刀、极大扰乱敌军部署之事迹。随后,笔锋一转,极其沉痛地指出,该旅历经数月血战,伤亡惨重,弹药消耗巨大,现已奉命转进至南京外围牛首山一带构筑防线,承担阻击追敌、掩护友军之重任。然目前该旅弹药储备已濒临枯竭,“步机枪弹人均不足十粒,炮炮弹药告罄”,实难维持有效作战。值此金陵门户危急之际,请军事委员会念该旅奋战之功、当前之需,火速拨发弹药补给,以维持战线,稳固军心。公函末尾,附上了一份基于**甲种师步兵团标准制定的、约万人份的紧急弹药请领清单。

武汉办事处的同志接到指令和公函后,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充分利用在武汉的合法身份和统战关系,多方奔走,设法将公函内容及独立旅的艰难处境巧妙地透露给一些倾向于抗战的民主人士和国内外记者,舆论悄然发酵。同时,办事处负责人亲自出面,凭借公函,正式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后勤部门递交申请,并通过各种渠道向蒋介石的核心幕僚传递信息,言辞恳切却又立场坚定,处处以抗战大局、国际观瞻、激励士气为切入点。

消息很快摆到了蒋介石的案头。此刻的南京已危如累卵,城内人心惶惶,政府机关忙于迁移,但牛首山乃至整个南京外围防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迁移能否有序进行,也关系到他的政治声誉。他刚刚因为“误奖”之事对独立旅和王林心生芥蒂,此刻见到这份“索要”弹药的公函,内心更是复杂无比。

他确实不想给。尤其是给这支并非嫡系、甚至让他隐隐感到威胁的部队。他本能地怀疑独立旅是否真的只有“万人”,担心弹药落入“彼等”之手会壮大其力量。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