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 第153章 抗大分校 延安星火照江淮

第(1/3)页

第153章 抗大分校 延安星火照江淮

皖南,南陵。鄂皖苏军区指挥部内,油灯昏黄。

王林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再次扫过那份他自己拟定的《关于筹办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鄂皖苏分校的初步方案》。纸张已被摩挲得有些发软,其中“师资短缺”与“政工干部匮乏”两行字下,墨迹尤深,几乎要透纸背。

军事教员不成问题。李云龙这些打老了仗的旅团长,哪个不能上去讲几堂战术课?炮兵的刘根胜、侦察的张红土,甚至骑兵的沙马尔格,都有独到的实战经验可传授。但文化教员,尤其是能系统讲授政治理论、历史地理、乃至基础科学的知识分子,在整个军区都是凤毛麟角。部队里的干部,包括许多团级指挥员,大多是通过战斗间隙的夜校才脱了盲,能写家书、看懂命令已属不易,要他们理解并传授更深层的理论,着实困难。而根据地建设、部队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急需大量有理论素养、有实践经验的团级以上政工干部,这方面更是捉襟见肘。

“不能等了。”王林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根据地要巩固,部队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这所抗大分校必须尽快办起来,而且要办出水平。他转向一旁正在整理文件的政委王光道和参谋长钟光邦。

“政委,参谋长,”他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人才的问题,靠我们自己短时间内解决不了。我的意见,立刻向中央和抗大总校发报,请求支援。”

王光道推了推眼镜,神色凝重:“确实是最快的办法。只是,延安那边如今各处都缺干部,不知能否抽调得出。”

“把我们的困难说清楚,要具体。”王林拿起笔,略一思索,便开始口述电文,钟光邦迅速记录。

“……我部筹建抗大鄂皖苏分校,旨在为军区部队培养军政骨干。然当前面临两大紧迫困难:其一,极度缺乏具备系统理论修养与文化知识之教员,现有部队干部文化水平亟待提高,难以胜任深层理论教学;其二,团级以上政治工作干部严重短缺,制约根据地巩固与部队政治工作开展。恳请中央、总校火速支援:一、文化教员若干,需理论扎实,文化水平高;二、团级以上优秀政工干部十名左右。以上干部,请予调派,以解燃眉之急,加速分校建设,巩固华中抗战根基。王林。”

电文不长,但诉求清晰具体。王林接过看了一遍,点了点头:“立刻发出,加密,最高优先级。”

“是!”钟光邦拿起电文,快步走向通讯处。

油灯下,王林和王光道相视无言,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期待与一丝不安。这封电报,如同投入延河的一块石子,不知能激起怎样的涟漪。

陕北,延安。

电报经过译电,很快被呈送到抗大总校负责人以及中央领导的案头。

一位首长拿着电文,对身旁的同志笑道:“看看,王林这小子,又在将我们的军了。打下合肥,得了那么多硬家伙,现在伸手向我们要‘软’人才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