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八十三章 《矛盾说》已然大成,成书刊刻天下

第(1/3)页

胡宗宪是东南平倭总指挥,在胡宗宪的主持之下,倭患渐渐平息,胡宗宪没有要跟倭寇谈和,搞出贡市这种东西来,组建自己的朋党,进而威逼朝廷让步。

养寇自重,弛防徇敌这种把戏,可不是晋党的专利,事实上,大明能打胜仗的文武官们,若是不掌握这个技能,基本都要吃很大的苦头。

文官也是如此,比如景泰二年进士王越,因为军功封爵,成化十九年,王越被夺爵除名,贬谪安陆闲住。

比如嘉靖末年的胡宗宪。

打胜仗的文官,背弃了文官这个阶级,就会遭到迫害。

胡宗宪有罪,他攀附权奸严嵩父子。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父子倒台之后,胡宗宪因为严党的原因,被罢免回乡闲住,胡宗宪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在两年后,灭顶之灾从天而降。

胡宗宪以严党的身份再次锒铛入狱,而这一次的罪名是,一封胡宗宪亲笔手书伪造的圣旨。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胡宗宪写下了《辩诬疏》,却迟迟得不到世庙皇帝的回复,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三,胡宗宪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

当时在福建做巡抚的汪道昆,是胡宗宪的好友、战友、同乡,听闻胡宗宪狱中自杀的消息,悲愤至极,上奏将徐阶和秦桧相提并论。

汪道昆骂徐阶是大明的秦桧,是因为胡宗宪之死谜团有三:

其一,胡宗宪攀附权贵乃是为了平倭,一事不二罚,胡宗宪既然已经在嘉靖四十一年因为攀附严嵩,被削官身处罚,为何又在两年后,以严党锒铛入狱,胡宗宪就是再愚蠢,还能亲笔手书伪造圣旨?那封胡宗宪亲笔手书的假传圣旨在何处?

其二,胡宗宪上谏的《辩诬疏》,到底有没有被世庙主上所见?内阁有没有利用制度的僵化,暂扣胡宗宪陈情奏疏?世庙主上是否看到过这封奏疏,而后不加理睬?

其三,胡宗宪的真正死因,秦桧是个大贪官,徐阶也贪,秦桧冤杀了岳飞,徐阶掌内阁,胡宗宪之死,到底是畏罪自杀,还是徐阶掌内阁刻意羞辱胡宗宪,最终难忍羞辱冤死狱中?

汪道昆在隆庆年间被起复之后,依旧紧咬着这件事不放,追查了许久,三个问题,一个答案没找到,汪道昆也知道,他恐怕永远找不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隆庆六年,为了安抚汪道昆等一众为胡宗宪喊冤的臣子,朝廷为胡宗宪恢复了抗倭名誉,录其抗倭军功。

朝臣们攻讦张居正,都是攻击他威震主上,因为其他罪名,实在找不出问题来。

歹人王章龙刺王杀驾案,证物中也出现了高拱亲笔手书,张居正却没有趁着这个案子,对新郑(高拱)一党追魂索魄。

胡宗宪的《辩诬疏》到底有没有被世庙主上所亲见,已然成为了悬案,可是张居正上《陈五事疏》对皇帝做出了要求,要求奏疏应批尽批,不要丢垃圾桶,不要丢小膳房生火,不要留中不发,哪怕皇帝懒懒散散的打个×,下章诸部,还搞了起居注,皇帝看没看,大家都能清楚。

至于冤案,张居正当国,从来不办这种案子,张党和晋党势若水火,晋党依仗之一的大同总兵官马芳案中,兵部说马芳有折冲之功,张居正也没有对马芳、麻贵、麻锦等一众追杀,迫害致死。

政治家和政客有着极大的区别,政客和畜生也有极大的区别。

毫无疑问,张居正是个政治家,他想施展心中的抱负,而不是当国了,打击报复自己的敌人。

张居正一直在小心翼翼的控制着党争的烈度,不至于让大明倾覆。

“谁还有疑问吗?”张居正左右看了看,在浮票上写上了自己的意见,松江巡抚汪道昆、松江总兵官前军都督府左都督俞大猷、内官张诚等一众官吏,前往松江府,主持徐阶还田。

朱翊钧看着张居正的浮票,拿起了大印,盖在了上面。

张居正从张宏手中接过了奏章递给了张翰,而后从袖子里一抖,拿出了一本新的奏疏。

张居正开口说道:“庶吉士沈一贯上奏言胡宗宪平反事。”

“言:夫大司马胡公者,国家飘零逢明主,社稷之臣也。”

“胡司马有社稷功,中撼者,猝死请室,沈山人为胡司马愤,进曰:高皇帝以八议释有罪,唯议其功,我国家倚胡司马,平东南倭患,死司马非世庙意也,既司马亡论已,奈何伤世庙之明?恳请录司马平倭社稷之功,赐谥号以正其名。”

“浩气长存天地动,忠魂永驻古今同。”

“忆昔从司马,长杨较射熊。霓旌千骑出,天网四隅空。”

“文岂相如似,时应汉主同。只今飞鸟尽,好为韣良弓。”

沈一贯是隆庆二年的学士,是浙党的人,他的父亲沈明臣曾经是胡宗宪的幕僚,自称沈山人。

胡宗宪死后没人敢去悼念,沈明臣去了,而且还为胡宗宪的身后清誉不断奔走,这儿子中了进士,还让儿子沈一贯继续为胡宗宪奔走。

这本奏疏的主要内容,就是赐胡宗宪一个谥号,这样胡宗宪的身后名,就齐全了,胡宗宪不该死,但他已经死了,为尊者讳,不是世宗皇帝要杀胡宗宪,那是谁在僭越神器,要杀胡宗宪呢?

“给不给胡宗宪谥号?”张居正看了一圈问道:“是应该给的,胡公平倭有功,竟瘐[yǔ]死,为其正名,乃是应有之义。”

张居正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给谥号。

瘐死:就是在牢房内因受刑、饥寒或疾病屈辱的死去。

海瑞惊讶的看着张居正。

张居正主持朝局,先以贿赂的罪名打掉了徐阶的保护伞南京礼部右侍郎董传策,而后又派出了和徐阶有仇的汪道昆,再议给胡宗宪正名,这一套组合拳打下去,徐阶这一次还能挺得过去?

海瑞当初应天巡抚办徐阶侵占案,既没有打掉徐阶保护伞,又没有团结为胡宗宪奔走的朝士,更没有想到给胡宗宪正名,让徐阶陷入舆论劣势之中。

这一套组合拳,行云流水。

“诸位以为?”张居正合上了沈一贯的奏疏,看向了所有廷臣,胡宗宪求荣得辱,现在录胡宗宪平倭功,赐谥号,有没有人反对?

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晋党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张居正提笔在浮票上写上了自己的意见,给张宏,呈送御前。

朱翊钧看了看,再次下印。

张居正站起身来,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朗声说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臣初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教习有徐阶教导臣经世之道,传道授业解惑,而后徐阶为臣师,荐臣为裕王府侍讲侍读,乃是提携之恩。”

“臣以私情,恳请陛下念其嘉、隆之政,多所匡救,下旨宽宥一二,止于还田事结,且勿瓜蔓连坐,臣亦手书一封,陈明利害,陛下幼冲,臣唯恐天下震动。若徐阶不服,仍不肯还田徇私,再行下严旨督办。”

张居正让自己的心腹陈堂,打掉了徐阶的保护伞,又答应了让徐阶的仇人去查此案,又给胡宗宪谥号,让徐阶陷入了绝对的舆论劣势之中,然后才请皇帝旨意,不要让这件事扩大化,若是徐阶还要反抗,再下严旨。

张居正说的很清楚,这是一个私人的请求,若是皇帝不下旨,张居正也没什么办法,他已经尽力维护自己恩师了。

朱翊钧略显沉默,他表示读书人玩的就是脏!

张居正坏事做尽,才说:大家都看到了,我也不想这样,朝中大势所趋,我尽力了,护不住徐阶不是我的错…

朝中的局势根本就是张居正一手造成的,那陈堂是张居正的人,那沈一贯每个月都为胡宗宪奔走。

张居正就是典型的又当又立!

杀人的是你,凑足了杀人条件的是伱,把刀子磨的如此锋利的是你,喊着不要杀人的还是你。

朱翊钧稍微思考了下,点头说道:“无不可。”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