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十七章 朕嫌张四维长得丑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十七章 朕嫌张四维长得丑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4:1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杨博在刺王杀驾事中,用自己致仕、吏部尚书的位置,换来了张居正出面,息事宁人,这是早就说好的事儿,六个月转眼就过去了,考成法在京中已经运转自如,杨博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致仕归乡闲住。

“不了,人老了,再不走,人厌狗嫌不讨喜了,再不走,张四维怕是连我都要咬了,我不让他继任党魁,他现在啊,满腹牢骚,这个人也不知道自己反省改悔。”杨博回答了张居正的问题,他不打算再留下了。

在矛与盾碰撞产生了疑惑的时候,杨博选择了逃避,他已经没有年轻时候,战天斗地与自己战斗的勇气了,他老了,也病了,再栈恋不去,绝对会身败名裂。

“那吏部尚书的位置,就给左侍郎张翰代任吧。”张居正思索了片刻,点了一个人,张翰。

张翰,浙江人,嘉靖十四年进士,论资历比张居正还要老,这个人属于那种人畜无害的类型,并不是贤臣能臣,朝中也没有多少根基,他是浙江人,当年浙、闽、广倭乱,张翰也是费尽了心思,为浙兵说好话。

没有根基,换句话说,张翰很好控制。

左都御史葛守礼和工部尚书朱衡,其实都是有力的竞争人选。

但是葛守礼是晋党党魁,杨博作为前党魁已经让出了这个位置,晋党就不要想沾染吏部的权力了。

而工部尚书朱衡,也走了门路,期望能够从工部挪到吏部,吏部太宰掌铨,官员考核,为万历年间六部第一,从工部挪到吏部乃是平调高升。

朱衡和张居正有政见上的冲突,尤其是在考成法上,分歧极大,朱衡认为考成法鱼肉官吏,乃是不道之法,所以张居正提举了张翰这个人畜无害的人上来,推行考成法。

“礼部尚书,我提举万士和。”杨博点了一个人名,万士和,就是白天在上林苑景山下宝岐殿前,没找到短褐,极为尴尬的左侍郎万士和。

“万士和?”张居正眉头稍皱,万士和就是那种典型的高谈阔论之徒,高举礼法大旗,不弘不毅,只知道常经,不知道变权之人。

礼部长此以往下去,决计不行,宫里的小皇帝显然是个闲不住的主儿,这种人做了礼部尚书,离经叛道的小皇帝,怕是要吃不少的唠叨。

这是张党和晋党的互相利用,完成党内倾轧,表面上陆树声是张居正的同窗兼同榜,本来应该是张居正的助益,但是陆树声改换门庭,让张居正显得被动;而吏部尚书的位置,杨博让出来,却不给晋党,显然是知道,给了晋党,张居正这考成法推行起来,千难万难。

“礼部都是些俗儒,想变难上加难,反正也就是啰嗦几句。”杨博当然知道万士和不是个好人选,但没有更合适的人了。

“那就提举万士和吧。”张居正叹了口气,礼法,合乎天理、人心之正,但是能找到几个人心之正的人物?

杨博颇为确切的说道:“王崇古不适合再总督京营兵务了,让他回宣府大同,主持俺答封贡之事吧,继续在京师待下去,迟早被他那个外甥给弄到解刳院去。”

“总督京营兵务,按旧制交给兵部尚书谭纶吧,这兵部的位置,若是没打过仗,就不该任事,否则要出大事的,不知道兵凶战危的凶险,仅凭臆想催促前线,打的赢才怪。”

杨博终于要走了,这心中有些话,真的是不吐不快,大明和俺答汗的冲突,维持了十几年,边军打的烂是一方面,朝中的一些俗儒,也是整天吆五喝六,不知道前线情况,天天催促,搞得前线都没法打仗。

“王崇古自己不乐意。”张居正有些奇怪的说道。

杨博非常确信的说道:“王崇古会乐意的,张四维现在闲住,没有差遣,王崇古离开京师,张四维才能起复,他不答应,我也会让他答应的。”

张四维因为贿赂高拱八百两银子,得到了东宫侍班官的职位,这件事被户科给事中曹大埜给知道了,弹劾张四维,而后兵科给事中张楚城追着张四维卖官鬻爵,张四维只好再次上书致仕,最终被罢免。

而张四维一直在京活动,企图起复。

杨博要用王崇古离开京营总督兵务的位置,让张四维起复,这样一来,张居正以图再振军威的事儿,就没有人束手束脚了。

张居正落笔,摇头说道:“你也嘱咐下张四维,我不会手下留情的。”

王崇古是占着俺答封贡的事儿,张居正不好追击过深,可是张四维现在要回朝了,张四维还是学不会不夹着尾巴做人,那张居正就得教他,怎么夹着尾巴做人。

海瑞全程一言不发,知道他们在利益交换这种勾当,这种勾当的确恶心人,但是宫里的人主尚且年幼,张居正只要不僭越神器,海瑞就不会发作。

人都是会变的,海瑞也在变,他知道张居正请他来,就是借着他的清名,做个见证。

张居正看着海瑞,又看着杨博,确切的说道:“兵部尚书大司马谭纶,举荐俞大猷,总领松江府诸卫所巡检司,徐家还田,还给巡检司,松江府乃是良港。”

海瑞的奏疏,目前只有三个人看过,张居正、海瑞、陛下,海瑞在朝中的根基几乎等于没有,海瑞举荐俞大猷,根本翻不出什么浪花来,但是谭纶可是大明兵部尚书,人称大司马,这个能量就足够了。

海瑞只是提出了让俞大猷回京领薯苗屯耕,具体去哪里,海瑞没提。

俞大猷要去松江府,收徐阶的田,责令松江府侵占农田还于朝廷,这些田会作为大明松江巡检司的屯田,用以支付军饷等物。

张居正之所以要跟杨博说,是在通知,是因为朝中正在形成新的党派,浙党。

就像张居正的楚党一样,楚党不完全是楚人、浙党不完全是浙人。浙党更加明确的定义,是以浙兵募兵为主,活跃在浙江、福建、南衙、广州平倭,依靠平倭之功走在一起,主张开海的政治集合。

谭纶、吴百朋、戚继光、杨文(台州抗倭六虎)、俞大猷等等,而这个浙党的形成,是张居正一力促成的,目的就是为了随时取代晋党。

张居正不能对晋党下死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能搞成一言堂,让皇帝和太后担心他张居正要学王莽。

一旦浙党真的形成,晋党就失去了所有的利用价值,张四维、王崇古、麻贵等一众,最好造反,朝廷正好平定。

“嗯。”杨博没有反对,晋党需要一些外部的压力,否则迟早有一天得垮台,尤其是小皇帝睿明渐开,晋党这么走下去,迟早被皇帝亲自领兵给灭咯。

杨博怅然的说道:“我也要走了,晋党自己找死,白圭竭力施为便是。”

张居正想了想,十分慎重的说道:“具体而言,如果刺王杀驾案再发生,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晋党必亡。”

张居正这就是个威胁,无论哪方势力搞出的刺王杀驾,让皇帝再经历这样的歹人当面行刺,无论是谁做的,晋党第一个死。

往长远了说,张居正的所有筹码都压在小皇帝身上,小皇帝好不容易因为刺王杀驾的事儿,变成了现在这样英明睿哲,若是再来一次,小皇帝没了,或者说小皇帝旧态萌发,变得懒懒散散,不肯好好做皇帝,张居正是决计无法接受的。

这是一条绝对不可以再触碰的底线,皇帝的安危。

海瑞当然听懂了,笑着说道:“杨太宰,元辅的话,可不是商量。”

杨博却是满身轻松的说道:“我只能告诉他们,他们自己会不会招致祸端,把自己送进解刳院中,那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事儿了。”

致仕以后,洪水滔天,都跟杨博都没关系了,上次不给张四维晋党党魁的位置,张四维连他儿子和杨博孙女的婚书都退了,那就更没什么牵连了。

“那就这样。”张居正站起身来,送杨博离开。

杨博走到了门口,忽然站定回头说道:“白圭啊,我不是你的对手,葛守礼也不是你的对手,陛下睿哲渐开,伱最大的对手就是你自己,你可千万不要学了王莽、高拱。”

“也别学了我,权盛者摧,功高者隳,临到了变成这般模样,连死都不能瞑目,人活一个知字,明明清楚不该如此,还被裹挟着必须如此,白圭啊,前车之鉴。”

张居正看着杨博笑着说道:“我还学王莽?您这话说的,考成法京师做成了,要推向大明四方之地,我的名声,不知会变成何等模样。”

“我也学不了高拱,这位海刚峰回朝了,恨不得明天就把我给弹劾了,回朝第一天,在文华殿上,先问我这个元辅有没有僭越神器,要不是我早有防备,准备了起居注,这位海刚峰指不定怎么看我。”

张居正没有从个人品德上谈自己的德行不会有那一天,他只说考成法一推行,把天下官吏都给得罪了,他僭越神器,那岂不是自寻死路?而且而是朝中有个海瑞,张居正怎么做高拱?

“那倒也是。”杨博笑着说道:“走了。”

“恭送杨太宰。”张居正作揖,送别了杨博。

杨博出门后,葛守礼在门前等着,扶住了杨博,扶上了轿撵回全晋会馆去了。

张居正端着手,对海瑞说道:“杨博是硕德之臣,有些事儿,他也迫于无奈,总归是大节无损,小节有亏,海总宪,就别盯着看了。”

“比之徐阶,贪腐几何?”海瑞仍然看着杨博的背影说道,这话夹枪带棒揶揄了一下张居正,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徐阶却是个大贪官。

张居正也不是很在意的说道:“五十分之一?或许还没有。”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