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4:1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海瑞回朝后再次展开了对徐阶的追击,徐阶不还田,海瑞决不罢休,对于兵部下辖的苑马寺少卿戴凤翔,就是那个弹劾海瑞鱼肉缙绅的戴凤翔,海瑞连提都没提,根本不准备跟他们吵吵闹闹。

海瑞能够分得清楚轻重。

海瑞只求徐阶还田。

徐阶徐华亭,华亭县改名叫徐家汇得了,海瑞追击就直奔要害,田亩,这是徐家的立根之本,是徐家的生产资料,不拿掉徐阶的田亩,徐阶掌控生产资料,就可以依仗田亩,对佃户、游民进行强人身依附,进而把持权力,为祸一方。

但是还田这件事,需要具体的章程,否则这还田事,就变成了徐阶把田还给了徐阶。

徐贞明继承马一龙的衣钵,之前在浙江山阴垦荒种田最后被侵占之事,朱翊钧历历在目,他时常念叨,那是朕的田!

朝廷下令还田,徐阶一定还,还田之后成为官田,而后徐阶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利用自己的权力,用极小的代价,再把这些田亩归到自己的名下,这些田可能在短暂的两三年时间里,不姓徐,但是在五六年以后,风波渐平之后,一定还姓徐。

海瑞在琼州老家,总结过了自己的过往,这天下哪有什么泾渭分明的清流和浊流,大明的事儿,坏就坏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今天给我方便,明日我给伱方便,你帮我,我帮你,大家都是好朋友。

而海瑞拿出的还田章程,提纲挈领而言:海瑞要求继续开海。

海瑞在这本奏疏里尖锐的批评了隆庆元年的月港开关,只是一场扭扭捏捏的开关,是一场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的开关,一场做了但只做了一点点的变革,只能是开关,根本不算开海!

只是在大明海上贸易,打开了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缝隙。

月港的地理环境并不好,港湾狭小,水浅礁多,一天能吞吐两百多艘三桅商舶已经是极限了,海外的四桅大帆船,只能驳船拖拽入港出港,不是深水港并不能算是良港,礁石太多,船舶停靠困难容易沉船。

应当寻找良港开海,那么郑和下西洋的起点,苏州浏家港、松江府黄浦江,就成了一个不错的起点,松江府通衢九省之地,百货集散方便,利于商贸。

既然要开海,要么不开,把月港直接关闭,闭关锁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么就彻底开海,寻找良港,鼓励商贸,补充公私亏空。

要干就干到底,扭扭捏捏止步不前,算什么开海?

松江府通衢九省,乃是大明第一良港,若是在松江府设置市舶司,彻底开海,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武备不兴,大明水师根本没有战力。

所以海瑞在奏疏中,设立的章程,就是徐阶还田,还给军屯卫所性质的巡检司,以徐阶还田田亩供养水师粮饷,调俞大猷前往松江府任海防提督,督办大明水师,筹建造船厂,招揽船工建造新船。

海瑞的奏疏,一言以蔽之,瘦徐家,以肥天下。

这的确是国之大利害,自然需要小心筹划。

张居正看到了海瑞的《条陈徐阶侵占善后未尽事宜以备远略以图治安疏》,这件事看似是海瑞在以私怨追击徐阶,但是张居正经年老吏,一眼就看穿了海瑞的把戏,让徐阶还田,不过是个由头,把大明开海这个小小缝隙,狠狠的踹上一脚,把大门踹开。

天下之事,有常有变,海瑞之前除极弊之余,奋不顾身,多少有点过激不近人情,招怨而不能成。

君子处事,有经有权,海瑞之前根本做不到识时通变,求治过急,更张太骤,势不在亦强为难成。

经历了隆庆年间,海瑞浮浮沉沉,这个举人出身的海刚峰,依旧保留着他直臣的一面,但也知道了迂回。

海瑞这次回京之后,上的这道《以图治安疏》只是一个愿景规划,他是一个肯俯下身子做事的人,比如这第一步,先恢复俞大猷的职位,调任松江府,整饬军备海防,训练水师,在有了水师之后,再建一个船厂,造船给水师和商舶使用。

“讲筵吧。”朱翊钧并没有立刻要结果,而是让张居正细细筹划,认真准备,既然要做,那就尽全功,若是不做,连提都不要提才好。

“臣告退。”海瑞不是讲筵学士,所以离开了文华殿。

“陛下,海总宪乃是天下诤臣之首,有骨鲠之气,不如让海总宪来?”张居正还有些事没想明白,想让海瑞代课。

海瑞听闻立刻俯首说道:“臣是个举人,怎可为帝师?尊卑老幼有别,臣没有学问,还是让元辅来吧。”

海瑞可是和杨博聊过了!杨博告诉了海瑞,警惕元辅先生把讲筵这事甩出去,这个功劳,还是让元辅先生一人独享为宜。

给陛下讲筵,是一件美事。

朱翊钧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元辅先生来吧。”

想逃?想都不要想!

“臣为陛下解惑。”张居正俯首说道。

朱翊钧笑着问道:“今天讲论语吗?”

“陛下,要不讲讲帝鉴图说吧。”张居正试探性的问道。

“还是先讲论语吧。”朱翊钧摆了摆手,他迫切的想学圣贤书,他热爱学习!

“臣遵旨。”

……

讲筵结束,朱翊钧带着冯保和张宏,向乾清宫而去,走在路上,朱翊钧突然站定了脚步,低声说道:“冯大伴,皇祖父八子,只活父亲一人?”

冯保打了个激灵,俯首说道:“诚如是。”

嘉靖以旁支入大宗,说自己爹是自己的爹这件事,就斗了那么久,之后嘉靖更是被宫女刺杀,南巡被大火逼迫回了宫中,他能保住自己就不错了,自己的儿子女儿,他就很难护得住了。

嘉靖的五个女儿,只有两个活到了婚嫁,八儿五女,至今只有宁安大长公主安在。

这种夭折率显然不正常,要是正常的话,中原大地,不过几代就死绝了。

“张大伴,你也听到了?”朱翊钧看向了张宏问道。

“必当肝脑涂地,护陛下周全!”张宏面色极为凝重的说道,他因为抓捕王景龙有功胜任乾清宫太监,他的首要职责就是守护,守护陛下的三丈之内,不让陛下处于危险的境地之内。

这一句张宏之前从廊下家走进乾清宫的时候,张宏就说过一次,这一次再说,便是做好了死在陛下前面的准备。

“冯大伴,咱们地里的红薯明天能够收获了吧。”朱翊钧询问着冯保的工作。

冯保这段时间除了在文华殿咬人以外,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了保护宝岐殿的薯苗之上,那些个薯苗可是陛下的掌中宝,心头肉,马虎不得。

“徐学士说明天就到了收获的时候。”冯保十分肯定的说道。

“明天,让廷臣随朕一起前往宝岐殿打粮食。”朱翊钧甩了甩袖子,大踏步向前,声音显得幽远而坚定的说道:“无论是什么牛鬼蛇神、妖魔鬼怪,都不能阻拦朕的脚步,尽管放马过来!”

屈辱的生是生不如死,对于朱翊钧而言,他宁愿壮烈的死,虽死犹生。

最近几个月,太液池里的游鱼遭了殃,全怪冯保这个奸宦。

冯保给陛下的弹弓准备一种带绳的一指长的短钉,朱翊钧的弹弓已经打的极准了,整天去太液池里用弹弓打鱼,九中三四,美名其曰:训练动态靶。

他的力量也足以拉开三十斤的轻竹弓,已经开始轻竹弓的训练,只是因为年龄的问题,他的轻弓训练要历经两百余天。

次日的清晨,八月中旬,夏末的阳光极为耀眼,甚至有些酷热,朱翊钧起了个大早,用过了早膳之后,换上了短褐,短褐的意思就是用粗麻衣制作的上衣下裤,方便干活,贫苦人、仆役的劳作时的便服,和雅歌儒服的长衫,完全不同。

朱翊钧扣上了一个草帽,前呼后拥的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着玄武门而去。

海瑞看着小皇帝短褐的打扮,人都呆愣住了,这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该有的打扮吗?礼部难道没有就这个问题,展开仪礼之争吗?

可海瑞一想到陆树声,也觉得合理了起来,陆树声自己行不正,怎么能规劝得了皇帝,胡作非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