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仙侠玄幻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长安剑客萧书生 序

作者:风流萧书生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3 12:40:27 来源:笔趣岛

长安的月光,总带着三分剑影,七分墨香。

当朱雀大街的晨雾还未散尽,青石板上已印着两种足迹:一种是金戈铁马踏过的铿锵,一种是青衿布鞋碾过的从容。而萧书生,恰是这两种气息的揉合剂 —— 腰间悬着的唐剑映得出大雁塔的飞檐,袖中藏着的诗卷裹得住曲江池的荷风。

初识萧生,是在西市的酒肆。彼时他正临窗而坐,左手按着一本翻旧的《史记》,右手食指在案几上轻叩,节奏竟与邻桌镖师们谈论的刀法暗合。有人笑他 “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他只抬眼一笑,眸中闪过的光,比檐角的铁马更亮。后来才知,那轻叩的节奏里,藏着的是裴旻剑术中 “一泻千里” 的势,是公孙大娘剑器舞里 “天地低昂” 的韵。

长安的剑客多如牛毛,有仗剑走天涯的游侠,有镇守城门的金吾卫,有隐于市井的镖师。可萧书生不同。他的剑,很少沾血,却总能劈开人心的迷雾。记得上元节那天,一群恶少在曲江池畔调戏民女,他未拔一剑,只朗声道:“尔等可知,杜工部有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恶少们正欲动粗,却见他随手拾起一根枯枝,在泥地上挥毫写下 “侠” 字。那字笔力千钧,最后一笔斜挑而出,竟将三丈外的灯笼挑落,灯油未溅,烛火未熄。恶少们惊得面面相觑,终是悻悻而去。

他的书斋设在平康坊的深处,窗棂上题着 “剑胆琴心” 四字。案头常摆着三样物事:一把修到极薄的唐剑,一方歙州产的徽墨,一碟刚炒好的花生。访客多是两类人:求诗的举子,寻路的剑客。举子们爱听他谈 “笔阵图”,说写诗如练剑,起承转合便是攻守进退;剑客们爱听他论 “心术”,道 “侠之大者,不在于杀伐,而在于守护”。有一次,一位成名已久的剑客来讨教 “破招之法”,萧生却递给他一本《论语》,说:“破招先破心,若心中有愧,剑法再精也会露破绽。”

有人说,萧书生的剑,是用笔墨喂大的。他读《刺客列传》时,会为荆轲击节;临《兰亭序》时,能从 “之” 字的婉转里悟出剑法的虚实。他常说:“剑是器,书是魂。无魂之器,不过废铁;无器之魂,难护苍生。” 这话听似玄虚,却在他身上得到印证 —— 安史之乱初起时,叛军逼近长安,守城的将军束手无策。是他,以一介书生之身登城,在箭雨中挥剑写下《守城策》,字字如惊雷,竟让慌乱的士兵重拾士气。那夜,他的剑与笔,同作龙吟。

如今的长安,早已不是盛唐的模样。朱雀大街的石板被马蹄磨得发亮,西市的胡商少了许多,酒肆里的谈笑声也添了几分萧瑟。可每当月光洒满长安城,总有人看见那个身影:一袭青衫,半醉半醒,在街上游走。剑穗轻摇,如诗行的韵脚;步履从容,似墨迹的游走。

或许,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左手执卷,右手仗剑,既能在书海中寻得安身立命的道,也能在江湖里护得一方安宁。而萧书生,便是长安写给时代的一首诗,既有 “大漠孤烟直” 的豪,也有 “润物细无声” 的柔。

翻开这本书,你会看见长安的风骨,看见剑客的柔情,更会看见:原来笔墨可以作剑,原来书生亦可称侠。

当你读到某一页时,若闻到淡淡的墨香里混着一丝剑穗的檀香,不必惊讶 —— 那是萧书生,正从字里行间,向你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