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红楼第一狠人 > 第九十一章 徐光启,言变法事

红楼第一狠人 第九十一章 徐光启,言变法事

作者:端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7:0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北静王没有多问,只笑了起来:“我就说他贾世兄自有方略!”

说着,北静王就神色严肃地道:“既如此,府里继续向王庄整顿!”

“管王庄的人无论多大来头,一旦查实有罪,就不可姑息!”

“告诉他们,不要希冀能要挟到府里, 最好主动认罪伏法,这样本王还能留些薄面,否则,贾府的周瑞就是他们将来的下场!”

“是!”

“我让你们派去的人想必也看见了他周瑞如何被贾府捉拿归府的,你且具体说说,是否是用了以工代赈, 把庄户和他周瑞剥离开的法子?”

北静王一边走一边问着王幼安。

……

“周瑞被押了回来,说明这从严治家是能行的, 再难除掉的恶奴也是能除掉的。”

一处临街茶楼里。

徐光启看着囚车里的周瑞和押着他回府的贾府家丁, 便向对面的同僚好友,时任詹事府的少詹事孙承宗说起此事来。

“是啊,这无疑给了满城权贵一个信号,对家奴不必怀仁。”

孙承宗神色凝重地回道。

徐光启则笑道:“也不知道有多少权贵之家,开始因此效仿贾家,彻底以严治家起来,而不讲圣人之仁。”

接着,徐光启又道:“不过,这说明朝廷也不必对贪官奸臣怀仁,也不必担心除不掉, 贾府已经做了垂范, 触犯纲纪者, 无论再大的势,只要能被孤立,变成少数,就翻不起什么大浪。”

“兄这是什么意思?”

孙承宗有些警惕地看了徐光启一眼。

徐光启淡淡一笑:“你还不明白?”

说着,徐光启就起身道:“如今天下,内忧外患, 吏治糟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而到了这个时候,我大康岂能不思变法?”

孙承宗看着徐光启,半晌不语,过了一会儿才道:“你先坐下!我自然知道你的意思!”

徐光启坐了下来。

孙承宗这才开始说道:“但这法子不是谁都可以用的。这荣府贾琏一直是在用厚利稳住大多数没有根基的年轻奴仆,和底下的庄户,才可以行严法,而未生乱!但光是让这么多庄户不饿死,有工可做,耗的钱粮估计就不少。”

言到这里,孙承宗便问徐光启:“你想,有几个府里敢这么花钱?尤其是花钱在地位最卑贱的庄户身上!即便敢这么花钱,也得有钱才是。元辅有句话是没错的,人口繁多,开支甚巨,余财不多,是上至朝廷下至宗族,都在面临的困境,没几个例外, 有多少人是有心无力。”

“钱这事好办, 难得的是有心。”

徐光启回了一句,就指着楼下挂着“荣国府”灯笼的贾琏马车:“他贾状元能抄恶奴,朝廷就不能抄奸臣?”

孙承宗把茶杯一放,无语地看着徐光启,微捏着拳头将桌子轻轻一敲:“徐兄!这朝廷和宗族还是不一样的,就算朝廷抄了几个奸臣贪官的家,你觉得这钱就得先用来保证百姓不饿死?”

孙承宗问到这里,就说出了自己对大康未来财政开支安排的看法:“肯定得先用于御边和戡乱的军需!次才是安民。哀哀饿殍,饿死十万,一百万,都只是个数字,对于朝廷而言。朝廷需要的是,先保证社稷不亡。所以,你觉得朝廷能像贾家一样,抄了钱财就用来安定府里大多数家奴与府外庄户?既然不能,那就不能像贾府抄恶奴一样抄奸臣贪官!”

“你的意思,朝廷就应该任由吏治这么**下去?就说军需,你知不知道现在,兵部漂没多严重,十万两军费,还没出京城,就只剩下一半,最后到边军手里,不到两成,能有一成都算好的了?!”

徐光启问道。

孙承宗躲闪着徐光启那灼灼目光:“倒也不是,我的意思,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徐光启见孙承宗这么说,知他无兴趣于变法事,也就看向窗外,突然道:“不到庐山,不识真面目,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去见见这贾状元,向他请教,问问他是怎么看的。国家养士百年,不能坐视社稷积重至此!”

“告辞!”

徐光启站起身来,向孙承宗拱手。

“他到底是外戚,你可想好。”

没多久,咚咚的下楼声传来。

……

贾琏还不知道,因他治家,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此时,贾琏刚到了府。

但他一下马车,正从部里回来贾政就因为看见他,忙过来笑着把住他的手:“琏儿,这里正有一件好事,要告知给老太太,你与我赶紧一起去。”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