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寒门宰相 > 一千三百六十章 檄文

寒门宰相 一千三百六十章 檄文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9:3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金殿之内。

向太后已是明显动摇,事实上之前对方就借修园子和办大寿之事,肘制和委婉反对这一次出兵讨伐党项的事。

当然从向太后立场考虑,也自有她的道理。

以章越元祐年这三年的政绩,加之之前向太后慷慨解囊,拿出两千万贯内帑支援军资,使朝廷收复了灵州这座重镇,令党项降伏。她已足够名垂后世,日后青史论之为一代贤后,可圈可点。

但陪着章越再打下去,她已无这个想法。

用朝野的话来说,党项已是降伏,为何一定要灭其国呢?

到这一步可以了,不必再打下去了。

万一灭党项不成,以向太后不愿担风险,偏于保守性子而言,确实是不太合算的。

再说了当今天子又不是她亲儿子,真没必要冒这个险,想得如此长远。

最要紧是之前章越所言待天下有变再出兵伐党项,现在辽国平定叛乱,耶律洪基更是恫吓提兵百万会猎于灵武,不仅加大了此番攻伐的难度,更是吓破了向太后的担子。

天子听皇太后反对,他在其中转圜般地问道:“司空,是否推迟些时日呢?”

章越看着殿中母子二人的犹疑,正声道:“启禀皇太后,陛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如今万事俱备,只差一纸檄文,公之天下,岂可这时候戛然而止,如此实是视军国大事如儿戏。”

皇太后见章越动怒,也是退让一步道:“可是司空,辽国举兵百万……”

章越则道:“启禀皇太后,辽国举兵并足以改变我军出兵事实。”

“臣已在河东吕惠卿处布下十五万劲兵,他事不做,专地阻截辽国从云州来的援军。就算辽军举国来援,臣也早有了应对之策。河北四路由章衡坐镇,兵马也是久练,虽不如西军河东兵马精锐,迟滞辽国南下亦可,何况京畿还有十余万禁军。”

“还有一等就是辽国,辽国是否平定了磨古斯叛乱,若真叛乱平息,何至于真的致书于臣呢?这是虚张声势,还是作何?”

“就算辽国真的平定了,此番叛乱,辽国动员兵马几十万,国内空虚,要立即援救灵武也是力有未逮。反观若真让辽国缓过气来,则朝廷再难有今日灭党项之机!”

“故臣以为平党项之事不变!”

天子徐徐点头,认为章越说得甚有道理。

只听垂帘念珠拨动声又持续了片刻,最后皇太后道:“司空话虽如此,但与辽师决战于灵武,干系太大,此举太过行险。老身以为举兵之事需押后些时日!”

“司空也不妨再考量考量。明日司空若仍决意出兵,我们孤儿寡母也唯有答允了。”

说完垂帘后传来响动,皇太后已从另一门离去。

殿内留下章越和不知所措的天子。

……

都堂之中。

沈括,黄履,徐禧,韩忠彦,许将等人闻讯赶来,都是看着在都堂中央踱步的章越。

“陕西,河东几十万大军已是全面摆开,钱粮军资都已运至一线,现在朝廷突然说不要西征。”

“岂非极伤气势,前线将士会怎么想,朝野会怎么看,皇太后此语实乃……实乃……置军国大事如儿戏。”

枢密使沈括言道。

已出任御史中丞的韩忠彦道:“可是契丹倾国来援怎办?”

“朝廷还没做好与辽国决战的准备。”

徐禧道:“上一次永乐城之战,本来胜券在握,也是因辽国介入而致功亏一篑。”

当时作为永乐城之战的主将,徐禧对此事记忆犹新。

许将道:“因西征之事,现在朝廷九成的兵马都在北方,已无兵马可调。”

徐禧道:“我看不如迟一迟,如今入秋正是契丹与党项骑兵最膘肥马壮之时,不如依原案明年春夏之际举兵伐党项。”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