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80章 带着三点五个亿的战利品跑了

第(1/3)页

乌延摆脱关羽张飞后,身边堪堪只剩两千骑。

为了挽回耽误的时间,他无暇细细放火,就随手在大营帐篷上丢了几个火把,也不管烧没烧起来,就赶紧往南狂奔溜号。

毕竟他在与关羽张飞交战之前,就知道背后的冀州军在向他不断靠近。真要是被潘凤和麹义彻底合围,那就全完了。

果不其然,乌延奔逃了十几里路后,刚登上一处缓坡坡顶,就看到远方有一面“麹”字大旗、数千汉军。

西边更远处地平线尽头,隐约也有一面“潘”字大旗。

麹、潘两军之间,还有比较长的薄弱结合部,但潘凤军已然在尽力往这个方向靠。

“若是再绕一绕,恐怕被汉军三路围上来,这里又背靠大海,往东无路可走,不如从这个姓麹的车仗薄弱处冲阵吧,这姓麹的还真是不会打仗,这都能当都尉,跟骑兵作战居然把辎重车仗放在前军,呵呵,那不是白给我抢么。”

乌延观察了一下战场后,发现麹义军中间居然有一段阵线稀疏排着很多车仗,而且看起来都没什么人,顿时大喜,决定不费事儿绕远、以免夜长梦多,直接从这个缺口冲过去!

乌延部最后的两千骑兵,瞬间抽出马刀骑弓开始冲锋。

对面一名汉军都尉,见状露出了一丝狞笑。

……

麹义年约三十五岁,他的年纪与军中资历年限,都与公孙瓒相仿——此人出身西凉军,是凉州武都郡人,早在黄巾之乱爆发前,就已经在故乡跟随皇甫嵩与羌人作战数年。

麹义麾下有一支由一千余名武都老乡组成的精锐,便是后来的先登营,也都是黄巾之前就已在凉州羌乱战场上久经磨砺的百战老兵。

后来黄巾爆发,皇甫嵩被调回中原平叛,觉得麹义作战严明果敢,用得顺手,就从凉州调到冀州对付张角,当时就授予麹义别部司马之职,张角被杀后积功升到骑都尉,这几年更是在冀州诸都尉中最有希望率先升到校尉。

历史上,后来界桥之战时,麹义的先登营只有七八百人,但那只是因为连年战乱,先登营多有战死,麹义为人又倨傲,只认武都老乡,不屑于招冀州本地兵源补充先登营,所以到五六年后只剩那么多活着。

如今才中平四年,先登营实打实还有一千多人。

先登营的战法,对付轻骑兵时的威力,自然不必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

它跟后世戚继光的车阵破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借助车辆、木拒马之类的障碍物迟滞敌军骑兵的冲击力,然后近战步兵与压制火力搭配。

无非戚继光时代的压制火力是火枪、虎蹲炮,而麹义只能用弩罢了。

看到乌延酋长居然把先登营的车阵认成了“辎重车队”,直冲先登营而来,麹义心里简直要狂笑不止。

“全都伏低不许妄动!没我将令敢先放箭惊敌者斩!”麹义轻描淡写一句话,肃杀地颁下军令。

他居然根本不怕乌延冲阵,反而是怕提前暴露火力把乌延吓跑、所以要放近了打。

跟他配合了五六年的老部下,军纪非常严明,执行时没有丝毫的折扣。乌延酋长见状愈发笃定他冲击的是满载了物资的后勤队。

“起身!放箭!出击!”麹义面无表情如同公式化地喊出了他对付游骑兵的惯用口令。

无论对面是羌骑兵,还是乌桓骑兵,还是白马义从,应对之法都一样。

后续过程过于血腥,就不必多水字数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