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新唐 > 第030章 博弈

新唐 第030章 博弈

作者:庄不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8:0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李再兴打倒了张万,听郑家头牌郑举举唱曲的时候,杨家的宴会也接近了尾声。

只是气氛有些怪异。

韦应物花了大心思,不惜血本,在杨家办酒,原本是想借着新科进士沈仲昌的名头给自己涨面子,沈仲昌也借着这个机会和去天尺五的韦家拉上关系。双方一拍即合,韦应物花钱,沈仲昌出名,可谓是两全其美。

不料,被李再兴这么一搅和,先是王准被迫当众学了几声狗叫,丢尽了面子,拂袖而去,搞得气氛有些尴尬,紧接着沈仲昌等人也被李再兴那首诗给窘住了。

在开始的时候,即使是沈仲昌本人也没有太当回事。李再兴这首诗看起来并不怎么样,论用字,谈不上华丽,几乎没有一个字特别;论用典,通篇没有一个典故,对于喜欢用典的唐人来说,这首诗简直太平常了,太符合李再兴这种不学无术的人身份了。按照他们的想法,随便一个人做首诗出来都能超过他,更何况新科进士沈仲昌。

然而,随着一首接一首的诗吟出来,这首诗的珍贵之处却渐渐明朗起来。

没有华丽的字眼?没关系,没有生僻的典故?也没关系。原因很简单,人家就是一武夫,没读过书,可是人家有思想啊。你看这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听起来很直白,却说出了一个大道理。任何一个景,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一样的,上过庐山的人不少,有几个有这样的感触?至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就更有意味了。如果说前两句还是与山相平,那这两句的角度已经飞到了天下,俯视庐山了。只有跳出庐山看庐山,才有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唐人气魄雄浑,意象好大,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居高临下的看问题,所以李白的诗才会受欢迎。他写庐山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传遍天下,就是因为他的意象宏大,“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多有气魄,听起来多带劲?

李再兴这首诗虽然没有那些瑰丽的比喻,张扬的字眼,但是他的意境却是一样的。

如果说李白的诗是用山珍海味做出了一道大餐,那么李再兴的这首庐山诗就是用家常菜做出了风味隽永,让人回味绵长的佳肴。初尝并不出奇,越品却越有味,越品越觉得与众不同。所以这些人越是想超过这首诗,越是觉得这首诗不简单。

如果李再兴是一个文士也就罢了,哪怕他是个新人,这些人也不会吝惜自己的夸赞,少不得替他扬扬名,唐人从来不小家子气。可是李再兴偏偏是一个文墨不通的武夫,他们要是做不出比他更强的诗,这读书人的脸面岂不是都丢光了?

俗话说得好,唐诗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唐诗要的就是畅快淋漓,这些人越是想和李再兴的这首诗一较高下,越是找不到好的诗句,一个个冥思苦想,哪里还有心思喝酒,哪里还有脸面喝酒。

眼看着天色将黑,虽然韦应物不在乎掌了灯多加一倍钱,客人们却没什么兴致了,随着主客沈仲昌灰头灰脸的离席而去,其他人也纷纷散了。

原本想大赚一笔的杨家母女一看这场面,心顿时凉了半截。

更糟心的还不止这些,赢了王准的李再兴原本说好要和杨妙儿把酒谈心的,结果他扔下杨妙儿,跑到郑举举家去了。杨妙儿看不上李再兴,把他赶出去,那是一回事,李再兴扔下杨妙儿,这又是一回事。更气人的是,他还大言不惭的说看不上杨妙儿,要去郑举举家。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