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首辅曹洪 > 四十二 只为求名

首辅曹洪 四十二 只为求名

作者:何郎敷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7:4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潘璋激动地跪在地上,曹洪感到了曹cāo和夏侯惇看向自己的异样目光,还有意味深长的笑容,心中也是颇为无奈,天地良心,他真的只是想培养一个能带兵,懂运粮,会扎营,不让自己事事亲力亲为的将领而已,万万没有笼络人心的意思,不过看这架势,就算他如此说,曹cāo和夏侯惇也不会相信了

曹cāo笑道:“文珪起来!典宿卫,你现在就带文珪去书房,那《孙子略解》就在书案之上。”

典韦闻言大声道:“诺!”

当典韦和潘璋离开之后,曹cāo说道:“十三路会盟,已经来了八路,除了我们麾下的五千儿郎之外,多是吃空饷的大头兵,方才在饮宴中,几位起兵将领唯有济北相鲍允节颇有将才,但是散席之后,他也和为兄直言,济北国来的一万军士有三千是吃空饷的,因为济北国地方大族不但根本不愿意出资支持郡兵的军备,还以盗贼猖獗为由蓄养私兵,实则是拥兵自重,拒绝缴纳赋税,同时巧取豪夺,强买强卖,吞并自耕农田产,做大自身庄园,所以允节只能靠着吃空饷来养活另外七千兵丁,这样看来,只怕这八路大军,没有一路是纯粹的jīng兵,这一战,恐怕不打也输了。”

汉末战乱连连,地方豪族乘势而起,或是依附权贵,或是自行蓄养私兵,称霸一方,自把自为,不交赋税,横行地方,还收取来往商旅的‘过关费’以此谋取利益,这种势力自给自足,而且拥有私人武装,大部分还是抱成一团,几个家族守望相助,所以这样的地方豪族是不会把一个外来郡守或者国相放在眼里的,不但不会交赋税,甚至还会纵容手下横行乡里,为祸一方,地方官员往往只能拉拢,合作,无法和其正面抗衡

比如曹仁在沛国的状况就是如此,济北国和沛国都是当朝某位王爷的食邑,地方赋税就用来养活王爷的,只是汉朝为防止王爷们拥兵自重,所以是不允许他们到自己食邑居住的,食邑中会设一个和郡守平级的相来代收,所谓山高皇帝远,加上战乱不止,盗贼横行,所以曹仁就直接让沛国相‘告老还乡’去了,沛国一国之事全是曹仁说了算。

相比之下,曹cāo口中这位济北郡的鲍信鲍允节还算不错了,至少他在济北郡站稳了脚跟,没被当地豪族赶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年头地方官员都会任用世族子弟或者地方大族子弟的原因,世族子弟本身家族实力雄厚,自然可以威慑地方土豪,而地方大族如张邈之流,本来就是地头蛇,管理起来自然也容易得多。

当然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例外,比如孙坚他就不是长荆州沙人,但是却能统御三郡,地方大族都服服帖帖,不敢放个屁,那是因为他有手段,有魄力,够强势。

像鲍信这种没魄力,没手段,不强势又没关系的外来地方官,还能养着七千士兵,挂着个国相头衔,也已经很不错了,所以也很难指望他那七千士兵有多强悍的战斗力。

曹cāo这番话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说这讨董一事纯粹是雷声大雨点小,他可不寄望能赢,哪怕有孙坚,袁术,袁绍这三个还能指望得上的强兵

夏侯惇听完有些疑惑,说道:“既然必输无疑,孟德为何还在和这群人浪费时间?不如反转沛国,让子廉去扬州找刺史陈温和他伯父景节公,两厢呼应直接把沛国周边几个郡拿下来,再上表朝廷赐封太守便是,如今朝廷对地方统御如此松散,只要上表必然会得受封,到时我等在据地自守,积蓄实力便是。”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