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舍弟诸葛亮 > 第58章 搞不定的事情就交给阿亮好了

舍弟诸葛亮 第58章 搞不定的事情就交给阿亮好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3:0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陈群当然不可能知道诸葛瑾内心的全部打算,但他也不得不承认:

只要跟刘备说“这个计划是子瑜先生点头的”,那刘备一定会立刻投入资源去执行。

哪怕诸葛瑾跟他明说“我现在还没想好办法,但我相信几个月后会设计出办法”,刘备也会坚信到时候他一定拿的出办法。

这就是“历史记录”积累的信用之力。

谁让人家出道至今、算无遗策呢。

当下陈群也就没再废话,决定先按照先生的点拨执行下去。

即日就组织起以工代赈的将士家眷们,去射阳泽和运河南段沿岸搞疏浚和圩田,为将来的运河闸门工程打基础,清理规划中的“未来库区”。

送走陈群之后,诸葛瑾这边也没闲着。

一方面他也要亲自动动脑子,把一些前期细节规划一下,帮着略作点拨。

另一方面,此后几日,诸葛瑾也得忙着给弟弟诸葛亮写最后一波重逢前的家书卷轴——相比于他去许昌前送出的那波卷轴,他这次的规划,要更加有的放矢一些。

因为这次他从许都回来后,就收到了诸葛亮给他的回信。

其中有明确汇报自离开徐州逃亡后这两年半里,诸葛亮学问究竟长进到了什么程度,掌握了哪些新东西、在荆州结交了哪些人脉、师友。

诸葛瑾这次再指点弟弟,就能针对性地补强薄弱,并且更偏向于实操。

而就在诸葛瑾一边指点陈群、一并准备家书的同时,刘备那边后来也找过他一次,

为的是宋家自立门户那天,刘备跟糜竺、田豫聊的“接回田豫等人在幽州老家的家眷”一事。

刘备解释说,那天他和田豫的谈心很顺利,田豫也暂时收起了回老家奉养长辈的念头。

但对于把家眷接来之事,田豫表达了一些担忧:

如果走陆路,太过车马劳顿,家中长辈怕是经受不起折腾。

坐船虽然比车马轻松些,但内陆河道不通幽冀,海路又太过风浪颠簸,哪怕是走贴着海岸线的近海航线。

诸葛瑾听了刘备的转述后,觉得这个问题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至于完全无法改良优化。

于是他就顺便建议刘备:不如和田豫、以及其他家眷还在幽州老家的元从袍泽立个赌约,

如果刘备能拿出诚意来,改良糜竺家海船的抗颠簸能力。

哪怕没法完全改良,但只要有进步,那么田豫等人从此就别再提什么回老家养长辈的话了,乖乖尝试把家人接来。

刘备觉得这个约定胜算不小,就去跟田豫等人说了。

田豫等人闻言果然面露难色,但随即想到“主公身为征南将军、一州刺史,尚且能为元从属下接家眷这样的小事付出努力、做出改良,我辈岂能不领情?”

最后,他们也只好暗示着答应:只要刘备努力了,哪怕只是取得一丁点改良,他们也愿意心悦诚服,从此不提家族拖累。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大家各自展示诚意,然后各退一步的。

刘备姿态摆够了,别人就得领情。

而刘备拿着这个约定,回头跟诸葛瑾说时,诸葛瑾的回复依然是让他耐心,至少等两三个月——

反正现在是寒冬十一月,冬天刮的都是北风,也不可能从徐州开船北上幽冀州。

后世那些“漕运改海”的朝代,一般北运的海路粮船,也都得等到农历二月过半、季风顺风时才启航,三月份才到北京。

汉朝的航海技术、风力利用,只会比明清差得多,所以明年三月份之前是不可能航海北上的。

所以诸葛瑾同样可以拖着,目前先立项,挖坑待填。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