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建设盛唐 > 第七节 药店学徒

建设盛唐 第七节 药店学徒

作者:比萨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5:4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张先生点点头道:“来了,先去后堂帮忙,刚进了一批药材。”

“是!”小宝转身出堂,望着他的背影,张先生若有所思。

这个小学徒乃可造之材也,东西一到他手里,没有学不会的,学识是一日千里,贯通融汇,且能举一反三,若肯定下心来,必成杏林高手。

且为人诚实勤劳,礼貌待客,嘴巴很甜,推销药品几乎没有落空的。

可惜的是他心不在此,顶多是学一技之长而不会以此为职业,不然授其衣钵,乃是美事。

……

回春堂乃前堂后厂的形式,所谓的厂实际上指的是加工场地,就设在后堂,当小宝步进后堂里,小小的院落里挤了十数人,开四口锅,干得热火朝天,数名伙计正在炮制中药。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和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所采取的各种加工处理技术。炮制就是要保留有治疗作用的成分,去除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成分,便于服用,提高疗效,许多中药都要经过炮制才能够起作用。

见到小宝到来,大伙儿齐声欢呼,都说救星来了。

他打声招呼,系上围裙,赶紧上去帮忙。

铁锅炒药!

中药炮制中的炒法是将药物置于炒锅内,用中火加热,标准是翻炒至药面焦黄。

这里要懂得控制火候和手法,火大了,动作慢了,容易焦。火小了,长时间焗着药材会影响药性

火炭热力迫人,小宝手握铁铲,用力地翻动。

药气不好闻,热气更不好受!

随着铁铲翻动,热浪滚滚,药气愈发浓郁,每一铲动,扑面而来,熏人欲呕欲昏!

做药店学徒不是那么好做的,首先是做苦力,得将大把大把的中药扛进库房、扛进扛出,作辨别、清洗、晒干和预加工等等准备工序,这些活儿当然得由学徒去完成,接着就是重要的中药炮制,师傅教过后,除了名贵中药,大部分的工作由学徒们来做。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的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可以说,每一个步骤都有学问,要加热火力是多少、加热多长时间、翻炒的手法等等,制药师傅可没有这么多时间仔细教的,顶多是说一说而已,更有“留一手”的坏毛病,学得多少,这就看中药学徒眼明手快和悟性了。

他们得从基础的中药炮制:蒸、炒、炙、煅,以及制作丸、散、膏、丹开始学起。过去民间有“靴帽茶药,四大苦行”的说法,提的就是这四种行当是辛苦活儿。要知道在过去炮制药材、制作成药不像现在有各种机械,不管酷暑三伏还是寒冬腊月,都在院子里手工操作,炒药手上烫出水泡、被熏得双目发赤都是常事。

不说别的,就拿中药饮品的“切片”来说,要切得厚度均匀,刀功必不可少!

而想练出手活稳重,出刀精细,练得腰酸背疼手麻是很正常的。

除了粗重活儿,中医学徒得学大量的医书,分三步走,首先,背诵浅显的入门医术,大夫把一些简单处理的段落告诉给学徒,也就是一些初级的教材,内容不一,先行背诵。其次,得背诵大本医书,例如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名篇,并听师傅讲解。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足足有九九八十一篇。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