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曲线救赵 > 卷一 世界焦点新东方 007章 代郡府~:大义将归位

眼见局势风云变幻,缪丰年的脸上也渗出成片的汗珠,照理说,在一个‘去势’的安静内宦男子身上,这点是很难发生的——他仔细回想秦军强行集中所有赵国王族宗暂居王宫受拘禁时、自己侥幸翻墙救出的公子嘉:对方的模样平淡无奇、内向寡言,与今日判若两人。即使来代的路上也没看出其所体现出的潜质,这究竟算怎么回事?如今举止,形容成明君,也只能表达其资质的下限水平,简直有‘简襄威烈’的风采!

“恐怕先时的赵简子与赵襄子也会受到大臣攻讦,只不过能够很好的解决矛盾,所以才成就一世雄名的吧。”缪丰年不知不觉走神,默念出心中的想法。

左列显然对赵从简这套说辞不悦。受到集体批评的他们,一时无法发作,带头闹事的首座席大臣面上无光,反手将宝剑直直插在地板上,也不甘示弱,强行顶撞到:“子骘也闻,长幼有序,宗族见安;天地分明,尊卑既定;为人守地之臣,当竭忠尽诚事其君,可冯义这小小仆奴,自称‘谨守职责’,实际却包藏祸心!意欲质疑我朝廷威仪,怎能不行惩教?”言罢,便自顾自地面朝门外,喘着粗气。

好乖张的说法!众人看在眼里,当众拔剑欲刺不成、且擅自行刑的做法,就这样被当事人含混过去了,不愧是尚武的赵氏王族,作风竟然如此蛮横!

赵从简也不愿过多纠缠,只看着地上无人扶持,已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冯义幽幽出声:“郭开为相也需韩仓辅助,他的同党又是谁?何况奸相有春平君唱和,这样看来,若不继位,日后连我也会祸乱赵国社稷?”

此番发言阴冷侵髓,在场者无不尴尬。连今日的君主都带头自黑,那些宗室子弟日后又该如何自辩清白?

想来,那春平君身为才能耀眼的宗室,自然力压在场的宗室子弟;论及出身,若非被迫作为人质久居咸阳,这位嫡长子身为相邦兼太子,自然是过去被重点培养的接力对象,无可挑剔;若非谈到德行——即便在私德层面也无亏,但因邯郸方面不愿受秦国挟制而‘遗弃’春平君,产生另选其弟悼襄王嗣位新王的宗室内斗,也不会有后来春平君回国后的种种‘暗中作妖’行为。坊间甚至有流言称:时不时会提及秦赵同祖的嬴政,曾经在秦廷上放言,公然支持春平君重新夺回赵王宝座,重叙秦赵两国兄弟好和之谊,这也在暗中瓦解了不少赵国抗秦派的抵抗决心。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从偏堂里开始的宗室争锋已然落下帷幕。是时候该外姓忠臣们上场了!此时的赵哙悄悄用手顶住虞博言的履底,后者自然明白其意:是该接过话茬儿,为君上‘分忧’了。

“臣虞博言请君上见谅群臣唐突!既然都为兴复赵室着想,自然不存在天然的仇恨,请令诸位重新归席,且听冯义后话!任何人,胆敢再次犯上者,请押往郡府门外当街斩首示众,曝尸十日,以敬效尤!”

最贴近门外的肥食其听闻此话,赶忙穿过人群,搀扶起冯义。出身基层的老国丈对这位敢于点破困境的书生惺惺相惜,何况处于保护外孙以及自家的目的,也应该令其妥善完成后续发言。却见后者挥挥衣袖,颇有自尊地走到正堂中央,不待众人归位,即自顾自地开讲:“臣冯义自幼好文书礼仪之道,然则在赵国升官无望,才散尽家资,结交邯郸贵人,购得代郡一县为丞。岁月蹉跎,四十有六乃迁郡丞。然而边地尚武,文职多受排挤,今日有幸得遇诸王孙、大臣于此,是国不幸,然斯小臣之福;又见明君在上,方才斗胆进谏;不料言犹忤逆,搅扰诸贵人所图,遭受嘲辱,又加殴打;致使朝议受阻,国体大失。是臣不才,请贬官故县为丞,望大王恩准!”话音刚落,便往门外走去。

此时缪丰年回过神来,这厮竟然装完B就想走,还生上气了!可再寻常的朝堂,现在也是朝堂啊,岂能容这外臣放肆;尤其搅乱刚刚形成的新一轮议事**,若如其所愿,自己主持人的地位还保得住吗?因而立即以宦官特有的声音驳斥道:“站住!巧言如簧之徒!难道不怕头颅被悬挂在市场的高杆之上吗?居然还想讨一县为丞,今日,你若不说出所想,连庶民都别想当!”

右列大臣们纷纷回到席位上但并不跪坐,而是用犀利的目光注视,配合宦者令逼迫宗室子弟回归左列。公子骘回过头来,缓缓拔起佩剑按入鞘中,其余宗室也在强大的气场下,纷纷回席,傲娇地跪坐起来。郡尉见状,自作主张,狗腿地向同僚喊话:“大胆冯义,平日里屡屡卖弄才学,只因王都远在内地南疆、郡守亲近你才安然无恙,真以为我们这些武官代吏不想教训你吗!”

这下子,一只脚踏出门外驻停已久的冯义犹豫了,现在即使不为尊严,而替长期赏识他的郡守着想,今日也不得不吹出一番高论!

郡守看到反水的郡尉如此绝情,顿时急红了眼,也被迫开始抢白:“冯义,你真当逆臣吗!难道你们冯氏一族永远靠舌头祸乱赵国吗?”

赵从简如梦初醒,这冯义的祖先正是献给赵国韩地上党郡的冯亭,自家额外招来的正是‘亡国之饵’。想到这里,他悔不当初,生怕节骨眼上最终迎来新的祸国‘正论’——功效太强的药剂虽然能治病,毒性也会更大啊!

会议驶向了不可预知的未来,恍惚间每个人的视线都仿佛被拉长了:午后的日头虽然不甚毒辣,但斜阳照耀在冯义的身上,犹如被圣光笼罩的伟大人物,从面庞到身形轮廓一应不可直视。他的回头不能被明确分辨,脸上也看不清伤痕,然而,唇齿张合在光明下的阴影中,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却异常坚定。赵从简仿佛听到圣灵附在对方身上,全场新兴的焦点,一时间夺去了自己身为弥赛亚的荣耀。

“请君上恕臣无状!义以为,当今之要,在乎国体!自武灵王称王以降,英主扩地千里,开赵之新制。合农牧两利,成步骑虎狼之师。征讨四方,无往不利。世称上国者,唯秦楚赵三者而。而尤以吾国不因明刑役民、不因地广人众、唯以良将精兵著名当代。苟易国土于齐国善守之地,远诸国,无争雄,今日何致使亡国?衣胡服,驱娄烦、林胡、匈奴之行国种族于他处,可闻此三国今日败亡无存,民尽归赵?是在大河之南繁衍生息,再藉山川河流荒漠之险以据其地,固其本,广其众,时时翻山越河侵我边郡,犹欲复其故地而居,假边郡吏民不善守其土,诸胡朝归而夕牧,兴盛亦不过数年之功。此杂胡风俗之便,兴衰何速,所以成其造化。即中山入夏之国犹能复,此可为我深鉴之一;

然亦武灵王,老矣犹恋攻战杀伐,扩土于他国,不惜交从降胡,是益远背华夏之礼,去周公所为何远?昏庸老朽至极,自称主父,竟欲君临一国而御双王。国不堪贰,晋室先鉴不闻,是害贤公子章,弄权之弊。错爱吴娃而乱政,王后废立无常,如悼襄王故事,赵民不堪惠文王之后久矣!既都文明之地,又多胡虏之欲,贪他国土地,无胡夏之别,是终亡南国疆域因由。前长平之战又不鉴,失亡甚众,未修燕赵魏燕之交,终坐邯郸无他国之援而陷,实无悲怜可取之处。周礼不修,习胡之恶犹不自知,是别燕昭王变法之功,其国今日犹安,虽然南取齐而终失其地,然北击东胡诸部,扩地千里仍存无恙。此可为我深鉴之二;

赵王迁今受俘,见秦王政之明,灭韩而迁其王族,今日必不如市人所愿更立安平君为王,集吾国王族于宫室之间,所谓别宗民、绝乱作,备燕齐魏之后救,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故。料徙王族,不过旬月之间。昔楚亡其都,鄢郢在西,其人亡命奔国之东,在陈,在寿春,今日犹享其国,立宗庙社稷于新都,秦不能尽灭。此可为我深鉴之三;

见齐国之亡,七十二邑唯存其一,为燕有三年,斯赖齐民同仇敌忾,是借民心民欲、集贤士大夫合谋而复齐王室,观之最为可效,曰敬民,曰和士,曰行间用反,此可为我深鉴之四;

有此四鉴,臣大胆请奏,请召吏民共知即位之事,大典隆重宜显国家之威,不宜居一室之内,狭采廷臣集议而轻定国体;且请即代王位,比赵王,绝强秦阴邪之念;祀公子章于庙,别赵代之分;立武灵王为庙主,显赵代之亲;今起依王称,停王、君并行淆乱;且议赵王迁谥号,传赵诸地,假称其死,幼无子嗣,绝百姓祭祀追思之念;封诸臣领兵分驻西境,在雁门、云中、九原三郡之地,勿夺其职,使稍安而畏兵锋,不敢降秦,且杜匈奴南下、娄烦林胡渡河掠地之忧;遣轻骑出径扰秦师,立代王威号,广召勇士遗民投效;择使使燕国,晓唇亡齿寒之理,倡联姻之谊,共抗秦师;再使使魏国,通和好,叙三晋之谊,暗结同盟,议收容志士复韩之事,乱秦腹中领地;又使使楚国,重缔旧好,言南楚北代别周自立故事,推戴其王为上王,重任纵约长,伺机扰秦之南境;稍书信于秦,暂请休兵,假通好和,伪称先悼襄王遗命,欲效赵主父故事,立公子嘉为代王,为奸臣所阻,今王上王代,无欲图赵国故地,稍安秦忧,再待后图。十二事若能施行,吾国必能再兴!”

冯义的滔滔大论说完,满脸通红,斜阳也被云层遮住,‘灵光’消失不见。他的额头已经被汗珠占据,时不时汇聚成滴流到地上,浸湿了半片木板,水量之大,更像尿湿了裤裆。

“大胆书生,纠结虚伪的名义概念,我赵国就是被你这样矫情自饰的伪佞之徒坑害掉的!究竟是复兴赵国,还是复兴代国?难道还要让王族和宗室集体改氏啊,狗胆包天!”公子虔见自己雄辩无能,也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果断盯着冯义建议的某些字眼抠起可能的疏漏来,企图再次压制外臣得势,使议事重新转到‘以宗室贵族为主的共和局面’这一既定意图上来。

而赵从简听完具备长期基层工作经历且在边疆任职的地方官员发言,树立起对国情的全面认知。但却很快陷入对另一个更为重要问题的思考:

‘人的固有观念,到底是如何僵化成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