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其他 > 全球战国 > 第38章 东瀛岛的变化(一)

全球战国 第38章 东瀛岛的变化(一)

作者:混吃等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2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第38章 东瀛岛的变化(一)

“铿~~呯~~轰~~~”

“哟西!竹千代,你督造的这竿新式铁炮,无论是射程、精度,都比以前的国友筒好了太多!更好的是,这竿铁炮居然不用火绳点火就可以击发,这样一来,铁炮使用过多受限于天气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半!”

“哈依,多谢父亲大人夸奖。说起来,父亲大人果然不愧是东海道第一铁炮高手啊,这么远的距离,仍然一炮中靶。”

“哈哈哈,可不要小瞧你父亲啊,我虽然今年都六十二岁了,但仍然每顿吃得下三碗味增饭,而且不会吃饭中途不停的出恭哦。”

“哈哈哈哈~~~父亲大人的才具,岂是廉颇可以比较的?”

一六零五年,日本国,江户城。

此时即将年满五岁的德川竹千代,正陪着日本国事实上的统治者德川家康在郊外一个隐秘的靶场,实验他最近指导工匠做出来的新式铁炮——燧发火枪。

热兵器的发展,当然始于轻武器。而这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步兵使用的火枪或者说步枪。

最早的管制火器始于中国的南宋,之后随着蒙古人的铁蹄传播到了西方。之后大约在十五世纪中后期,西欧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火绳枪。并在十六世纪传入日本,日本将其称为铁炮。在后来大明对倭寇的战斗中,日本人使用的火绳枪传入中国,明朝对其进行仿制,称为鸟铳。

最早的火绳枪也好,或者铁炮、鸟铳也罢。虽然威力都不小,在100米内重盔甲基本无法抵抗,但是其局限性也很大。最直接的就是击发方式需要明火,由此导致火绳枪受天气的限制很多。

军事的需要促进技术的进步,击发装置的落后促使各国的能工巧匠们挖空心思对其进行改良。先是弄出了轮转火枪,后来在1547年,由法国人马汉发明了燧发火枪。

(在历史本位面,由于原先火绳枪生产商的巨大利益,出现了燧发枪虽然有了,但发明者却反而被刺杀,法国的军方借口燧发装置不能有效点燃火药而拒绝使用的咄咄怪事。一直到17世纪中叶,燧发枪才普遍列装欧洲列国的军队。)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