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四十八章 战争的号角

帝国风云 第四十八章 战争的号角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与摩洛哥有关的国际会议持续到一九零三年初,最终在英国与俄国的影响下,德意志第二帝国被迫接受了一个对法国有利的“中立方案”,即列强承认摩洛哥的独立地位,但是摩洛哥警察由法国与西班牙控制。

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接受这个不是最糟糕的结果。

摩洛哥危机结束了,其影响却远远没有消失。

在这场危机中,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法国都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对德意志第二帝国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国家的军事动员机制不够完善,军队的动员速度过于缓慢。从根源上讲,这又是由糟糕的交通基础设施导致的,即分散部署在帝国各地的军队无法迅速集结在某一地点,也无法迅速在某个方向上集中战略物资,从而难以迅速发动战争。

对此,腓特烈三世有极为深刻的认识。

别忘了,德皇腓特烈三世参加了帝国建国的数场大规模战争,十分了解战争,有着极为丰富的战争经验。

当初,普鲁士军队能在色当会战中击败法军,关键就是运动迅速。

对于随时都面临两线作战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来说,高度发达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战略机动能力,不但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也是进行防御作战的关键。如果不能迅速的在各条战线之间调遣军队,帝国陆军就不可能在任何一条战线上取得胜利,最终必然会在两线作战中败下阵来。

这个认识,让施利芬提出的“国家铁路建设规划”变成了现实。

一九零二年底,在详细审议了施利芬提出的规划之后,德皇让首相卡普里维着手制订详细的建设方案。

在这件事上,冯承乾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他是施利芬的支持者。

这件事,还直接导致瓦德西下台,因为在审议规划的时候,瓦德西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帝国应该把重点放在骑兵上,通过扩大骑兵部队的规模,增强帝国陆军的运动能力,而不是大规模修建铁路。

一九零三年四月,施利芬正式出任帝国陆军参谋长。

这个任命极为关键,因为正是这位帝国陆军参谋长为帝国陆军制定了一份针对下一场战争的、极为详细周密的战略计划,而且这份计划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及冯承乾熟知的“施利芬计划”。

众所周知,这是一份进攻性战略计划,第一原则就是通过进攻打垮最主要的对手。

只是,施利芬并非天才,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索与衡量,要到两年之后才会拿出这份直接影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战略计划。

此外,施利芬出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还有更加重大的影响。

在毛奇与瓦德西时代,帝国陆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两线作战。虽然毛奇与瓦德西都极为崇尚进攻,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取胜,但是在面临法俄结盟威胁时,两人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战略防御。

毛奇在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帝国要么在西线防御、要么在东线防御,战争初期得以防御为主。瓦德西继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之后,完善了这一战略思想,并且着手在西线与东线构筑战略防线。

施利芬会把防御放在首位吗?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