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四十四章 新兴强国

帝国风云 第四十四章 新兴强国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老牌强国与新兴强国的野心,再次使远东地区战云密布。

年底,按照冯承乾的建议,腓特烈三世决定向远东地区增派两艘主力舰与两艘装甲巡洋舰,增强远东舰队的实力,并且向青岛部署一支规模在两千人左右的陆战队,增强在大清山东地区的控制力度。

只是,进入一**八年,发生了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一**八年二月十五日,在哈瓦那保护本国侨民的美国战舰“缅因”号被炸沉没,美西战争的导火索被点燃了。

消息传回来的时候,冯承乾正在接待大清劳工代表。

到一**八年初,已有五十万大清劳工赴德。因为拓宽基尔运河主要为海军服务,所以工程由海军部监管。之前一直由提尔皮茨负责相关事务,在他去了远东之后,冯承乾任命了一位海军工程师。几年下来,大清劳工的素质得到了帝国的认可,冯承乾也在想方设法为劳工争取利益。比如在去年,冯承乾就说服威廉皇储,正式向德皇提出,给予工作期满五年的劳工准国民待遇,准许其居留。

有趣的是,为劳工利益奔走最积极的不是冯承乾,也不是威廉皇储,而是企业家。

如果一切顺利,帝国议会将在一个月之后审议一份专门针对劳工定居权的法案,而提起者正是代表帝国企业家的几位议员。在这份法案中,达到条件的劳工都将获得除选举权之外的帝国国民所享有的权力,准许在帝国长期定居。如果这份法案获得通过,那么数十万劳工都有望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

企业家如此积极,并不是在做慈善事业。

前面提到,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最大的问题是蓬勃发展的本国工业资本与资源、市场、劳动力紧缺之间的矛盾。资源与市场,依靠海外殖民地,劳动力也不例外。

拿英国来说,虽然移民英国的外籍人士并不多,但是英国企业通过向外转移,比如到印度开办工厂等,有效的降低了本土的劳动力负担,从而解决了劳动力紧缺导致的问题,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广阔的殖民地。

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之后,工业发展迅速,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根据冯承乾掌握的信息,现在帝国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产业工人,很多企业都因为招工困难难以迅速发展壮大。

五十万大清劳工,绝对是一支劳动力大军。

帝国的企业家盯上这些劳工,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这个大背景下,冯承乾亲自出面,通过劳工代表与劳工集团进行联系,就是为了控制这支劳动力大军。

要知道,这些身强力壮的劳工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转化成一支强大的军队。

当然,为了获得劳工的支持,冯承乾必须做一些实事。

这几年,冯承乾已经为大清劳工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在第一批劳工赴德之后,冯承乾就从紧张的海军预算中拿出了十万帝国马克,聘请数位语言老师,开办了语言补习班,专门为劳工教授德语与英语。随后,冯承乾每年都从海军预算中拿出数十万帝国马克,对劳工进行技能培训。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最终赴德的大清劳工将超过一百万,在完成工作之前,都将接受语言与劳动技能培训。虽然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会留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成为没有选举权的特殊国民,还有一部分会返回大清,但是肯定有一部分会留在冯承乾身边,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那么十多年后,这支力量就将发挥关键作用。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