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三十三章 远东起火

帝国风云 第三十三章 远东起火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圣诞节后,冯承乾正式向德皇提出组建帝国远东舰队。

德皇没有反对,这在冯承乾的预料之中,而俾斯麦也表示赞成,认为应该加强帝国在远东地区的存在,却让冯承乾有点意外。

后来,冯承乾才知道,影响了俾斯麦的不是德皇,而是帝国的企业家。

之前,冯承乾一直认为俾斯麦是保守的容克贵族集团的代言人,现在他不得不改变这个看法。

不可否认,俾斯麦出身于容克贵族,与容克集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做为帝国宰相,俾斯麦看清了发展趋势,知道容克贵族的农场庄园经济模式不可持续,新兴的工业经济,即由企业家、金融家、商人等组成的工业利益集团迟早会取代容克贵族集团,成为帝国的支柱。

做为政治家,俾斯麦肯定懂得顺应潮流。

在组建远东舰队这件事上,俾斯麦就顺应了潮流。

虽然帝国还没获取青岛,但是经冯承乾努力,以及帝国企业家的努力开拓,帝国在大清的利益已经极为突出。当时,帝国在大清开设了数家大型工厂,仅克虏伯公司就在大清开办了三家军工厂,伏尔铿造船厂也在大清开设了舰船修理厂,帝国企业在大清的投资高达数千万帝国马克。

除了投资,还有大清的市场。

因为免去了长途运输,加上大量聘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帝国企业在大清生产与销售的商品比他国企业的便宜得多。拿七点九二毫米机枪弹来说,克虏伯公司销售给大清的价格是一千发八两白银,而从英国、或者法国采购的话,高达一千发二十两白银,相当于克虏伯公司卖价的三倍。

经过数年苦心经营,帝国企业已经与大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占据了大片市场。

这些,都是帝国企业家梦寐以求、与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帝国的资本家获取利益的基础条件。

如此重大的利益,没有理由不派兵加以保护。

更重要的是,李鸿章对帝国建造的四艘战舰、帝国企业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军火感到十分满意,因此外交上的问题也不是很大。按照冯承乾的估计,只要帝国提出正当的理由,李鸿章就会为帝国远东舰队提供驻泊地。要是上下打点得当,李鸿章甚至有可能把青岛租借给帝国海军。

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剩下的只是帝国决策层的问题了。

冯承乾原本认为俾斯麦会反对组建远东舰队,既然俾斯麦没有反对,还积极支持向远东地区派遣舰队,那么决策曾的问题也不存在了。

问题是,俾斯麦并不赞成向远东派遣新式主力舰,认为应该把新式主力舰留下来,对付日益强大的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对此,德皇也持赞同意见。

法俄签署军事同盟条约之后,沙皇俄国的野心大大增强。随着亚历山大三世病重,由皇储、也就是后来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摄政,沙俄也开始大力建造新式战舰,在波罗的海对帝国构成了严重威胁。

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个什么人,冯承乾心里非常有数。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尼古拉二世是沙俄的末代皇帝,也是一个野心与能力极不相称的皇帝。尼古拉二世有着宏伟的理想,把彼得大帝当成楷模,梦想着把沙俄打造成世界性强国,极为重视海军建设。可惜的是,尼古拉二世没有彼得大帝那样长远的目光,更没有伟人的魄力。沙俄葬送在他的手里,绝非偶然,与他有着很大的关系。冯承乾并没把尼古拉二世当成对手,可是腓特烈三世与俾斯麦却不这么看,认为这个极端亲法的皇储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冯承乾不可能把尼古拉二世的事情告诉德皇与宰相,也就不得不做出让步,采纳宰相提出的建议,只派一艘主力舰、两艘巡洋舰与几艘小型舰船前往远东地区,以青岛为母港组建远东舰队。

一**四年二月一日,冯承乾履行承诺,任命提尔皮茨为远东舰队司令。

按照冯承乾的安排,提尔皮茨将在三月一日率领舰队出发,在四月中旬抵达青岛,帝国将同时在青岛设立总领事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