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二十二章 只缺舰队

帝国风云 第二十二章 只缺舰队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次日,冯承乾主动去拜会了李鸿章,当面提到了回扣的事情。

这是里希特霍芬交给他的办法,毕竟冯承乾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大臣,并不精通大清的人情世故,把话摆明了说比拐弯抹角好得多。李鸿章也是聪明人,早年就与德国人打过交道,深知德国人的性格。

显然,军火贸易的事情到此才算有了一点眉目。

与直接拿白银去行贿相比,暗中给回扣不但更为掩人耳目,好处也更大。扩建基尔运河需要数十万劳动力,帝国政府做了初步统计,至少需要从国外雇佣二十万劳动力。即便大清的劳动力价格低廉,每月的劳务费用也高达数十万两白银,一年下来就是数百万两。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回扣,那就是一笔资了。除了从大清雇佣劳动力,还要在大清开办兵工厂,自然也少不了回扣。如果把大清采购其他军火的费用也算上,仅此一次就能给李鸿章带来上千万两白银的好处。

相比之下,里希特霍芬准备的十万两白银简直是九牛一毛。

三日后,李鸿章与冯承乾签署了意向协议,大清用两千万两白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订购四艘铁甲舰,其中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以输出的劳动力支付,另外五百万两以帝国企业在大清开办工厂征用的土地、税务等支付。李鸿章提出了一个特殊条件:大清采购的铁甲舰必须装备帝国海军。

说得简单一些,卖给大清的战舰,必须是帝国海军订购了的战舰。

虽然只是意向协议,但是已经**不离十了。

三月三日,冯承乾回到宁波,搭上了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邮轮。与细节有关的谈判工作由外交人员负责,不再需要冯承乾操心。

邮轮起航前,冯承乾给德皇与宰相拍了封电报。

可以说,此次大清之行收获颇丰,用四艘铁甲舰就换来了二十万劳动力,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问题是,李鸿章提到要帝国海军首先采购战舰。

这不是无理要求,因为大清之前订购的“定远”与“镇远”二舰,名义上是专门为大清建造,实际上连帝国海军都看不上。这两艘装备了三百毫米巨炮的战舰不可说不强大,却存在很多问题。

显然,北洋舰队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

在冯承乾看来,这不是麻烦,而是一个机会,即可以借用李鸿章的特殊要求,为帝国海军建造新式战舰。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规划建造一艘先进的战舰。

冯承乾早就有了想法,只是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机会。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李鸿章帮他创造了这个机会。

回国途中,冯承乾大多时候都呆在舱室里,只是偶尔跟提尔皮茨去甲板上透透风。

“你的山东之行有什么收获?”在大清的时候,提尔皮茨没有跟着冯承乾去与李鸿章谈判,而是装扮成传教士,在里希特霍芬的安排下,去山东各地转了一圈,重点考察了冯承乾提到的胶州湾地区。

“胶州湾是天然深水良港,我肯定选此处做帝国海军远东舰队的母港。”

“民风呢?”

“还算朴实吧,问题不大。”

冯承乾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我们缺的只是一支舰队了。”

提而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直以来,我们缺的都是一支舰队。”

“放心吧,面包会有的,舰队也会有的。”冯承乾拍了拍提尔皮茨的肩膀,说道,“李鸿章提出,要我们首先采购一艘。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展帝国海军的绝佳机会。至少能够为帝国海军建造一艘主力舰。”

“仅仅一艘?”

“你想要几艘?”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