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十二章 皇帝的回报

帝国风云 第十二章 皇帝的回报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目睹英国舰队的风采,冯承乾的感触并不大。不是因为在朴茨茅斯见过英国战舰,而是这是个变革的时代。

近代海军,经历了风帆时代、铁甲舰时代与无畏舰时代。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是铁甲舰时代末期。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舰彻底取代了风帆战舰,只是很快会被更加强大的无畏舰取代。

英国舰队,不可说不强大。

只是在冯承乾眼里,再过十多年,这支看似强大的舰队就会在海军军备竞赛中被彻底淘汰。

此时的强大,根本算不了什么。

谁能率先抓住军事技术革命的契机,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拔得头筹。

检阅舰队,无非是英国在炫耀武力。

看得出来,腓特烈三世很有感触。

区区岛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一强国,拥有超过本土面积一百倍的海外殖民地,控制数亿人口,大英帝国靠的就是这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舰队。没有这支舰队,大英帝国恐怕还是英伦三岛上的小国。

维多利亚女王处心积虑的安排,已经达到了目的。

只是,腓特烈三世在认清了大英帝国的实力之后,也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并且认识到了海军的重要性。

检阅皇家海军舰队后,腓特烈三世没有返回伦敦,直接登上了“勃兰登堡”号。

与英国皇家海军那些庞大的战舰相比,“勃兰登堡”号、以及随行的“伊伦娜”号显得极为渺小。

如此巨大的反差,再次给腓特烈三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难想像,为什么威廉皇储会在成为皇帝之后,全力支持海军建设。

任何一位帝国皇帝见到大英帝国的舰队,都会产生同样的感想,即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

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例外,沙皇俄国也不例外。

回国途中,腓特烈三世多次找到冯承乾,询问了与海军、特别是与海军建设长远规划有关的问题。

冯承乾没有鼓动皇帝,而是讲出了事实。

海军不像陆军,不是招一批军人,把枪支分发下去,再进行几个月强化训练就能组建部队的简单事情。

构成海军实力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理论、人员与战舰。

虽然马汉现在还是美国海军学院院长,要等到两年后,“海权论三部曲”的第一部,即《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才会问世,后面的两部,即《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与《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要到一九零五年前后才会完成,但是与海权有关的著作已有不少,而且马汉已经对海权产生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冯承乾深知“海权论”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哪怕冯承乾不了解“海权论三部曲”,也有能力影响与改变历史。

人员方面,即便没有冯承乾,德意志第二帝国也不缺乏优秀官兵。

在冯承乾熟知的历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海军官兵在技能、修养与士气上,都明显高于对手。

关键,还是物质基础,即战舰。

建造战舰,考量的是一个国家以工业与科技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

现实很残酷,作为新兴工业强国,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工业实力还不够强大,科学技术也不够先进。

冯承乾说得很明白,即便帝国奋起直追,也要十年之后才能初见成效。

说得再简单一些,即便腓特烈三世全力支持海军建设,也需要花上十年的时间来巩固与夯实基础。

至于腓特烈三世关心的花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