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二百四十章 下坡路

帝国风云 第二百四十章 下坡路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3:1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在陆海空三大军种中,相对而言,德军在陆军上的差距最小。

虽然在整个冷战期间,中国除于本土防御与全球利益,维持着一支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的陆军,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陆军拥有各方面的优势,甚至不表示中国陆军一定比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强大。

事实上,冷战期间,中国部署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周边地区的地面部队并没有优势。

主要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是为了避免爆发直接冲突,二是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基本战略。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研制出核武器之后,中国当局立即认识到,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任何级别的直接冲突都将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中国很难成为全面核战争的胜利者,因此必须尽量避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发生直接冲突。

显然,这直接决定了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基本战略。

说得简单一些,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基本战略就是非接触包围战略。

根据这套战略,中国在大战结束之后,不惜以恢复英国的正常国家地位为代价,与英国建立了结盟关系。同时,中国还在土耳其投入了大量资源,并且以不过问土耳其国内问题为基础与土耳其建立起了同盟关系。此外,肢解俄国,在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建立数个规模不大的国家也与围堵德意志第二帝国有关。控制直布罗陀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中东地区支持以色列。都是为了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国。

关键就是,中国建立的包围圈并没有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相邻。

说得简单一些,中国是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外围建立的包围圈,最大限度的避免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发生直接冲突。

显然,在这套包围战略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肯定不是陆军。

事实上,整个冷战时期。对德战略包围的主力是海军与空军,特别是海军,陆军只起到了次要作用。在七零年代初。中国部署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周围一千公里范围内的陆军兵力不到一百万,到八零年代初的时候降低到了七十万,到九零年代初减少到五十万。在冷战结束前则不到四十万。

相对于中**队的总兵力而言,这个比例根本不算高。

如果跟德军总兵力相比,那就更是相形见绌了。

要知道,在七零年代初,帝国陆军总兵力为三百五十万,八零年代初为四百万,九零年代初为三百万,冷战结束前则为三百二十万。

显然,中国部署在德意志第二帝国周边地区的地面部队根本挡不住帝国陆军。

也就是说,陆军并不是封锁与包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主力。

事实上。在冷战期间,陆军也不是中**队的主力,特别是在争夺战略弹道导弹部队的斗争中败给了空军之后,陆军在中**事力量中的地位急剧降低,甚至一度沦落到了与陆战队同等的地步。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基本安全环境有关。

这就是,在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击败了周边地区的所有敌国与潜在敌国,通过肢解俄国在大陆方向上建立起了纵深超过一千公里的安全区,并且以战胜国的身份解决了所有关系到本土安全的边境问题,依靠强大的战略打击力量消除了所有潜在威胁。获得了自建国之后最为理想的周边环境。

说得简单一些,中国在大战之后已经没有来自陆地方向上的威胁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