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霸府 > 第一卷 烽火边城 第十三章 惊艳一枪

霸府 第一卷 烽火边城 第十三章 惊艳一枪

作者:鲁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31:1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一位管事凑过来回话:”禀郞主,此人乃坞中烧炭翁林肃的孙女婿,江左晋陵人士,姓何名遇字遇之。因父母双亡,来北地寻找本家,路遇强贼,冻僵在雪地中,被林老汉救起,又把孙女林灯儿许了给他。“

另一管事接下去补充:”这何遇年纪不大,豪爽仗义,颇有智谋,没想到身手竟也如此了得。“

陈敬微微颔首:”想不到江南文章锦绣之地,竟有如此神射少年,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

接着又道:”发话下去,下面比试不管结果如何,此子均当便宜使用。“

第三项比试是”行“,相当于武装越野。举子们手举长矛,腰挎环首刀,带硬弓一张,羽箭五十支,全副重甲,沿校场四周快速行军,半个时辰以内,率先跑完二十圈,且排名前二百者获胜。这一项比试是耐力和负重,最为辛苦。

何遇目测绕校场一周差不多二里路,二十圈,相当于二十公里,一小时内武装行军二十公里,这对体能和意志是巨大的考验。但对于何遇来说,这样的行军强度,和他平常所受的特训来说,尚不算多大挑战。

何遇估计,此项比试颇为艰苦,必有举子完成不了。果不其然,半个时辰的行军下来,仅有区区一百二十人完成了比试。

何遇一马当先,生生扣了第二名四圈还多。这样的体力真是惊世骇俗,自然又引起一阵骚动和赞叹。

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这一百二十人将参加下午进行的最后一项比试,也就是”刀“。

时近中午,离下午比试还有一段时间。刚完成行军的举子们三五一群,横七竖八,躺倒在地上,气喘如牛,累得起不来。

天气晴好,阳光高照,气温较前几日高了不少。何遇卸下重甲,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席地而坐,拿出胡饼来吃。打开食篮,黄澄澄的胡饼中间竟然有一只鸡腿。

何遇摇头苦笑:”灯儿这丫头真是时时想着自己,昨天偷偷攒下鸡腿,给自己今天带了来吃。“

一时感动莫名,就着胡饼蘸酱,胡乱吃饱了肚子。

下午比试正式开始,所谓比”刀“,说白了就是骑马单挑。

参比举子各执白蜡杆,杆头包以石灰,骑马放对。谁先被刺中要害,或是被刺落马下,便算是输了。这最后一场比试极为残酷,每个人只有一半的胜率。输者前面比试成绩作废,赢着则可以成为正式部曲,获得不菲俸禄。

作为现代精英特种兵,何遇射击格斗无不精通,但对于冷兵器时代的长枪对刺,却是没有一点经验。沙场厮杀不是后世武术套路,你来我往,没玩没了。往往一个照面,生死输赢就立判高下。

何遇这些天苦练林肃传授的”破阵十八式“时,忽发奇想,将抗战时期我军白刃格斗理念融了进去,讲求爆发突刺,将马上九式精简为三式,另取名为”突刺三枪“,威力居然奇大。何遇充满自信,不管对手是谁,应该都抵挡不住自己的三枪突刺。

这最后一项比试是技巧,力量,心理,反应速度的综合考量,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实战能力。骑马对战,成王败寇,最为刺激,自然也最为精彩。

比试共分四队进行,每队三十人,通过抽签决定次序对手。

何遇胸有成竹,去签筒处抽了自己的签号,并领了白蜡杆。

三队三十号,也就是说是尾号,相应的对手就是四队尾号。等何遇比完,这场大比也就结束了。

一声锣响,比武正式开始。

校场四角烟尘滚滚,四匹战马飞驰而出,马上四将两两对圆,捉对厮杀一处。战不几合,又是一声锣响,胜负已然分出。获胜者兴高采烈,失败者或是前胸或是后背,均有白色石灰痕迹。众人知道,要是真在沙场拼杀,这些落败者已然阵亡了。

何遇冷眼旁观,这最后一项比试,强弱高下判若云泥。技高一筹者三枪两刺,就将对手挑落马下。技不如人者,左支右绌,浑身被刺得白记斑斑,形同斑点狗。更有输不起的举子,浑身白点,锣响依然不肯退场,和胜者缠斗不休,引起众人一阵嘲讽。

比武车轮战进行,胜者欣喜,败者伤心,固是常态,却也无话可说。

终于轮到何遇上场。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