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往事百语① > 被领导学

往事百语① 被领导学

作者:周远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9:47 来源:笔趣岛

最近领导学、统御学、统帅学、主管学等书籍林林总总,充斥书店,正符合中国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观念。其实就我一生的阅历来说,被人领导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而且能够被人领导的人将来才能做好领导的角色。我深感领导别人固然很难做好,但能够擅于被人领导,亦非易事。所以,当目睹大家热衷于做领导人时,我不禁在此大声疾呼:做一个成功的“被领导者”才是一门最重要的学问。

我从小出家时,就一直希望能有一位领导者让我追随效法。当时,太虚大师有感于中国佛教积弊甚深,所以极力推动教制、教理、教产改革,他的悲心愿力、深厚学养、热忱为教、勇于承担……再度成为许多青年僧伽心目中最景仰的对象。虽然我只有亲聆教诲一二次,但心常向往之,甚至经常想到如果有一天能为他效命,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一九四六年,我好不容易获得师父志开上人的允准,准备回家,这是我出家以来第一次探亲,正当喜不自胜时,太虚大师倡组“中国佛教会第一届会务人员训练班”的消息传来,我立刻放弃返乡计划,争取参加,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回忆之一。

中国佛教会正筹组第一届大会时,太虚大师在上海圆寂的噩耗惊动了整个佛教界,缁素二众无不哀恸莫名,我也如遭晴天霹雳,镇日失魂落魄,顿感前途一片茫然,犹如日月无光,大地一片漆黑,不知何去何从。因为我不仅是在为我个人的损失而伤感,也是为中国佛教的未来感到担忧。后来我想到同学智勇法师能写善说,文武兼具,遂一心追随,并多次去函表示欲将宜兴地方小学校长一职让给他做,请他速来领导。后来在某种机缘之下,我们连袂离开宜兴,抵达南京华藏寺时,我也拥护他当住持,并自愿做他的副手,接受领导,亟思竭智尽忠,共为复兴佛教而努力。

一九四九年,我们相约分头努力,希望借此天涯海角,分灯为教。后来他从南京又回到宜兴,我从大陆来到台湾,从此关山远隔,音讯全无。我心中依然盼望能有一位大德让我追随左右,奉行领导。所以,我观察良久,准备择主常随。在寻寻觅觅之中,我发现尽管有的大德长于教理研究,有的大德精于时势分析,有的大德擅于政论批评,有的安于高位荣显,但都未能怀抱振兴佛教的理念。在茫然无主之余,我更加渴望能出现一位没有自私主观立场,而且真正关心整个佛教的高僧大德,来作为依止的对象。

一九五五年,大藏经环岛弘法宣传团成立,我担任领队,追随团长南亭法师四处布教,秉持属下分担忧劳应有的态度为其效命。只是生性保守的南亭法师经常指示我这样不能做,那样不可做,所以虽然合作期间从未发生争执,但心中深以为憾。尽管如此,我自始至终从未有不欢的场面,一直很庆幸自己还是能接受别人的领导。

一九六三年,我和白圣法师组织台湾佛教会第一个访问团到世界各国访问时,曾亟思扮演好助理的角色,无奈身为发言人的我却不能发言。我有一种不被人尊重的感觉。虽然别人如此不尊重我,但我仍要尊重别人,最后才能圆满结局。

四十年前,有鉴于圣教不彰,佛子大多因循旧习,仅思向外求福,不知自我实践,我也曾一度为人编辑《人生杂志》,为人助印发行大藏经影印工作,希望借此推展佛教文化事业。但主事者仅想守成,与我开创的理念无法相符。虽然我并不满意他的领导作风前后有多年,但直到我向他辞退时,他依依不舍,说我很适合跟随他工作。这可以证明一点,我懂得被人领导。

尽管世事无法尽如己愿,我还是十分尽力地做好幕僚工作。我曾亲近新竹、桃园、苗栗三地佛教会理事长妙果老和尚,任其助理。记忆中,我所拟定的各种计划,回复的各种公文,不曾见他更动一字;所建议的各种事项,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安排,乃至会客、翻译,也未尝见他否决。不仅如此,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年代,还承蒙他亲自带我跋山涉水,周游各个客家地区,例如竹南的狮头山、大湖的法云寺、竹东的师善堂,关西的潮音寺,乃至平镇、杨梅,还有许多新竹、苗栗的道场,都感谢他的慈悲向导,让我结下许多因缘。记得有一天,太阳很大,他以一顶拿破仑式的帽子赠给我遮荫,直到今日,我仍参不透老和尚的肚里玄机。

我也曾做过《慈航法师全集》的助编,并多次前往探望慈航法师,承其慈悲垂护,亲切接待。他虽然是我的长辈,但每次来信皆以“云弟”称我,可谓厚爱备至。不幸年至六十时,正如人云:“慈航止于汐止。”我因而未能长期亲炙,受他领导,至今追思,深憾缘悭。

由于几次未能如愿地被人长期领导,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青年佛子慢慢推上了领导人的位子。自一九五三年以后,我都是担任住持、会长、校长、院长、所长等职位,更加体会出“被人领导是幸福的,领导别人是辛苦的”。

这一路行来,我虽未曾找到心目中的领导人,但因为我甘干随缘、被人领导,不但悟出一番领导的方法,更深深感到“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之铭语诚乃掷地铿锵,历久弥新的至理。换言之,一个称职的被领导者如果找到了名主,就必须心悦诚服,放下“上、中、前”(请客坐在上位,照相坐在中间,走路走在前面)的**,捐弃己见,时时记住扮演好幕僚角色,不但不可批评领导者,更不可出卖领导者自我求荣,一个被人领导的晚辈不得利用领导者的名声,而且应该善于体会领导者的理念,勤于执行领导者的指示。春秋时代的乐毅说:“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像刘墉的方正不阿,尽忠职守;和坤的八面玲珑,只顾私利,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被领导人。结果前者流芳百世,后者遗臭万年,实足以为后人深思简择。

对于徒众,我从不以领导者自居,而总是循循善诱,观机逗教。大多数的弟子都心甘情愿、死心塌地服从领导,在工作岗位上勤奋精进,但也有些弟子表面顺从,心中却存深厚我见。对于这类人等,我也只好装聋作哑,忍痛见他受挫以后,悔不当初。有时,我也让一些弟子偶尔有机会充当我的管理人,让他们心里高兴一下。所以,在走路时,有时听到他们善意地要我向前退后,我都无不遵守;在吃饭时,有时听到他们好心地要我吃这吃那,我也咸皆从命;乃至在开会时,弟子提出佳见,我均从善如流;在做事时,徒众另有良策,我也随喜接纳。也许正因为我与生俱来这种“被人领导”的性格,所以能与弟子融洽相处,和合无间。

至于我所创设的佛光会,各地协、分会的会长、干部等,大多为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大家在一个佛陀的人间佛教信仰下团结合作,所以我对于他们的领导也仅限于信仰上的指点,其他如感情、事业、友谊、婚姻等问题,我都避免干预。由于彼此认清界线,所以能凝聚共识,发挥力量。

在丛林中,住持虽贵为一寺之主,但举凡进出道场,都要遵守客堂规矩,事先告知头单知客;早先出家的师兄即使年至耄耋,亦须遵从工作伦理,服从序级较高的师弟领导行事。这就是佛教界的长老担任“领导人”和“被领导人”,以法制为尊,不计较名位的典范。放眼古今,可说最合乎工作的伦理,最合乎做人的艺术。

披览圣典,观世音菩萨本于无量劫前证悟佛果,号正法明如来,却甘于倒驾慈航,接受阿弥陀佛的领导,在世间应声救苦,所以娑婆秽土有了光明的希望;弥勒菩萨与释迦如来本为同参道友,但由于前者乐意做补处菩萨,接受后者的领导,使得来世的佛子有幸于龙华三会时,全部得度。诸佛菩萨尚且如此,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更应放下尊卑大小的观念,以众生的福祉、世界的安乐为重。

翻阅史籍,周公辅佐周成王,后人不仅赞美成王的仁慈爱民,更对周公的廉能贤达叹服有加;魏征辅弼唐太宗,后人不仅称道太宗的察纳雅言,更被魏征的公忠体国感动不已;诸葛孔明辅佐愚昧的阿斗,阿斗之父刘备虽明示诸葛亮可取而代之,但诸葛亮仍一心为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伯温帮助明太祖得到天下,却甘于屈居其下,做一个谋臣,贡献良策。凡此无不成为佳话,传诵至今。因此“被领导者”虽干表相上地位较低,但只要肯韬光养晦,涵养人格,坚守岗位,公忠辅弼,其诸般成就即足以与领导者并称媲美。

在中国,经常将妻子称为贤内助,在现今男女平权的时代里,显得女人好像低了一截。但仔细推究,实际上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没有母亲、妻子,何以为家?所以一个真正的贤内助应该具备贤慧、勤劳、能干、友善的条件。在欧美,重要人物的身边都有许多助理来帮他打点事情,中国的社会一向称之为秘书,无论是助理也好,秘书也罢,与要人比之,似乎都处于卑微的“被领导”地位,但一切要务若非助理、秘书的推动,则无法成事。所以身为一个被人领导的属下,除了要具备瞻前顾后、策划事务、人际融和、勤奋耐劳的条件之外,更必须有忠诚不二、通达情理、知进退、不越分的美德,最忌短视近利、欺下瞒上、逢迎攀缘、曲躬谄媚。

所谓“世事通达皆学问”,人间何处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看!红花必须要有绿叶的陪衬,才能显得出整体的美感;明月也必须要有众星的点缀,才可以表现出夜色的美丽。“被领导”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被领导者”能做得称职中矩,将一己融入别人,遍入大我之中,也是在扩大自己,成就自己。

(一九九七年八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