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往事百语② > 拒绝要有代替

往事百语② 拒绝要有代替

作者:周远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9:3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我的弟子除求学的以外,大部分都分布在佛光山海内外各个别分院及事业单位,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他们洛尽厥责,热忱有余,但由于方便不够,有时让信徒难过而不自知。有鉴于此,我在佛光山的一次徒众讲习会中,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什么人能干,什么人不能干,从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能干的人,叫他做什么事,他大部分都是承诺:‘OK!OK!’‘没问题!没问题!’不能干的人则推三阻四,事事拒绝:‘这个不对,那个不可行。’当然有很多事情实在不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在拒绝的时候要有代替,不要让对方难堪,而且要时时想到给别人一个助缘。”一年之后的徒众讲习会,许多回山的弟子告诉我:他们秉持“拒绝要有代替”的方针来待人处事,不但得到许多赞美,而且使道场的法务蒸蒸日上。在欣慰之余,回想自己数十年来,因为秉持“拒绝要有代替”的处事方针,不知结下多少善缘。

二三十年前,经常有信徒的子弟来找我,希望我能为他们介绍一份工作,或者推荐他到某机关任职。那个时候人浮于事,要找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更何况自己也不知道帮他介绍的工作适不适合,更不知道他的耐心、恒心、毅力究竟如何,但是基于和信徒之间的香火因缘,总想要助他一臂之力。于是千辛万苦,打听联系,穿针引线,好不容易帮他找到职业,赶忙去通知他,不料对方却说:“不要了,我已经在别处上班了。”我当时心想:自己白费一场心也就算了,但是对机关主管失去信用,要我如何交代呢?他们也是卖一个面子啊!这种情况几次以后,再有人找我介绍工作,我心里虽也起了警觉,但轻言“拒绝”,断了别人的信心,总是于心不忍,所以我想出了一个“代替”的办法告诉他:“你先看报纸的寻职栏,或者我提供一些资料给你,你认为这个职业和你的能力、兴趣吻合,就自己打电话过去。”对方往往说:“不行啊!他们不认识我,又没有人介绍,不会采用我的。”我告诉他:“你可以向机关行号的主管介绍自己的专长,并且说:‘我让你试用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用,再续用;如果你觉得我不适合,我就走。我是来让你试用的。’老板听说你是来让他试用的,他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人情负担,就会试用你。如果你能经得起试用,可能就会一帆风顺,前途光明;如果你经不起试用,那就得重新调整自己,重新学习。”经过我这一番分析说明,年轻人求职大都能无往不利。

创建佛光山以来,最常见的是一些夫妻吵架,其中一方负气离家出走,或者一些小孩被师长责骂,在羞愧懊恼下不告而别。他们常常一来山上,就请求出家,这种情况当然不能收留,但如果一口“拒绝”,不但无法帮助对方解决苦恼,如果这个人再一走了之,可能一家人都会因此而陷入悲伤的情境,所以我采取“代替”的方式,在谈话中得知他的住址、电话,悄悄地和他的家庭联系。结果家人闻讯赶来,一番恳谈之后,夫妇和好如初,父母子女重逢相聚,每次看着他们欢欢喜喜地携手下山,心中的欣悦真是不可言喻。

也有一些人来山找工作,要求长期挂单,但他本身没有一技之长,而山上又不缺员工,我总是以关怀“代替拒绝”,先请他喝茶、用饭,等他吃饱了,再和他详谈,以鼓励的言语劝他奋发向上,并且建议他可以先到某某地方做一个短期的帮工。虽然一时无法达到他的愿望,但是因为我们的诚意让他心里感到很温馨,所以往往让对方言谢而归,同时也结下一个美好的法缘。

常有一些慈善团体向我化缘,如果当时身上有钱,我十分乐于随喜,偏偏我生性没有储蓄的习惯,经常这手收到的供养金,那手又拿去布施结缘,因此经常有出手不便的时候,但又不忍心让他们空手而归,这时我赶快搬出自己的著作,请对方拿去义卖,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来者的需要,又能流通佛法,岂不比断然“拒绝”更为美好!

一生之中最困窘的是别人向我告贷,因为实际上佛光山开山三十年来,都是在“以无为有”中度日。庞大的弘法事业所费不赀,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是用在刀口上,但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呢?许多人只看到外表的富丽堂皇,却没有想到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血泪。然而念及伟大的佛陀尚且不逆人意,我区区凡夫,福薄德浅,岂能随意“拒绝”,伤害人情?因此我总会谁备几十元美金或几千元日币带在身边,当有人提出借钱的请求时,我便直言相告,只有将储蓄的外币以为捐助,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对方的请求,也不致彼此难堪。多年以来,或许正因为我向来和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借贷关系,互相不倒债,所以情义都能维持得十分长久,想来也是人生一得。

在台湾四十年来,不少报章杂志向我邀稿,我向来竭尽己力,满人所愿;但近几年四处弘法,实在抽不出时间,在抱歉之余,我和对方商量,拿其他地方用过的稿子登载,这种“代替”的方式总能蒙获对方的谅解。最近电台、电视台争相邀请我到现场节目中讲话,由于法务倥偬,无法排出行程,然而我生性不喜“拒绝”别人,所以只有问对方是否可派弟子前往“代替”受访,以求两全,不料有时却遭对方“拒绝”,有一次“真相电视台”的节目负责人对我说:“他的知名度没有你的响亮,无法‘代替’你。”我也只好徒呼无奈了。

我到世界各地走访,只要有片刻时间,就到信徒家中作家庭普照,为他们祝祷开示。有一回信徒喜出望外,搬出卡拉OK来招待我,虽说与一袭僧装不甚相宜,但念及他的一番好意,不忍拂逆,我告诉大家:“可以利用这种现代化的设备来唱诵法语赞偈,将佛法弘扬开来。”说罢,便告辞离去。信徒听到我的赞美,知道佛教现代化的重要性,对于寺院道场更加护持。这样的方式不是比严厉“拒绝”还要好吗?还有一次,我应邀做客,主人指啤酒为汽水,举杯向我表示礼敬,我不明言拒绝,以茶“代”酒向大家回敬,并且借此机会说明茶与佛教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餐会气氛不致尴尬,大家也能从中得到佛法的受益,岂不妙哉!

在云游行脚时,所遇到的偶发事件不胜枚举,但只要抱持一颗灵巧的慧心,以其他方式来“代替拒绝”,都能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像有一次,信徒临时起意,带我去拜访他的一个朋友,却发现手边没带礼物,我以好话来“代替”,没想到对方竟因为这一席话而感动,皈依在三宝座下。还有一次,住在桃园的道友带我去慈湖谒陵,手边没有鲜花,我们以诵经来“代替”,护卫的宪兵也十分欢喜地接受。到大陆弘法时,导游带我们到北京的孙中山衣冠塚前致意,我们以一曲《孙中山纪念歌》表示礼敬。后来参观西湖的岳飞庙,我们又齐声高唱《满江红》,这些“代替”的方式让当地的地陪人员,包括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萧秉权先生在内,都耳目一新,同感惊喜。

随着弘法的脚步越加拓宽,信徒日益增加,送来的礼品堆积如山,这是我心中最不欢喜的事情,但自忖信徒也是基于供养三宝的诚意,实不忍难色“拒绝”,所以我想到一个“代替”的方法,凡收到红包,我言明会代为转给常住;凡收到礼品,我也立刻交代侍者交由常住处理。信徒目睹,下一次就不会再送给我个人,而知道要直接捐赠给寺院道场,这样一来,我乐得无事,对于僧信二众来说,也是一种最好的身教。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