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往事百语② > 随缘不变是最好的性格

往事百语② 随缘不变是最好的性格

作者:周远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9:31 来源:笔趣岛

《大乘起信论》是我最喜爱的佛教经论之一,我曾经五次研读,三次讲说,深感论中“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为人处世的最好性格。

年幼时,我曾立志将来开设农场、学校,服务乡梓。从佛学院结业出来以后,如愿以偿,在小学担任校长并兼任教师,令我欣喜不已。当时曾有人暗示我:在世俗上教书,以脱去僧装为宜。但我弃之不理,因为尽管我随顺世缘,教导学童,然以比丘身度脱众生是我永世不移的誓愿。五十年来,我一袭僧袍,不但在中小学任课教书,也曾应邀在东海大学、文化大学等大专院校讲授人生哲学十余年。尝听人说我是个“做什么就像什么”的和尚,回首往事,只觉得庆幸自己不但具有“随缘”的性格,更能秉持“不变”的操守,从一而终。

在小学任教的同时,一位亲戚想和我合作开设农场,因与我年少时的理想不谋而合,故欣然应允。但谈及细节规划时,他表示要养鱼、猪、牛、羊,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饲养动物呢?种植果蔬不是很好吗?”他答道:“动物的排泄物正好可以作为植物肥料,提高生产;长大以后,又可以卖给市场,增益收入,一举数得。”虽然他言之凿凿,计划周详,但我还是毅然拒绝,因为爱护有情是我终身不易的原则。

一九四九年来台后,我经常为报章电台供稿,当时某报社曾以高薪力邀我担任主编,不过,我始终不为所动,因为每天挑灯夜战,撰写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是为了随顺众生根器,以文字般若来净化人心,并非当作一种维生的职业来苦心经营。我衷心地认为,做好一个出家人才是我终生不变的使命!

尽管我随喜结缘,但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因为我有强烈的善恶是非观念,所以在穷困潦倒之际,我不为厚利而赶赴经忏,虽然过了一段饥寒交迫的日子,却在佛道上启悟更多。四十多年前,宜兰县竞选市长时,一位素行不端的候选人强迫我在演讲时为他说几句好话,我不但不予答应,反而呼吁大家不要选他,这种耿介的作风固然开罪一些权贵,却赢得更多信徒和群众的喝彩。

初建佛光山只是为了办学,不料来山的信徒香客日益增多,为了顺应他们的需求,我们供应汽水、糕饼,后来更建设各种文教、慈善事业以为度众的方便,一些商业人士看中佛光山广大的信众具有庞大的消费能力,曾数度以增加收益为由,与我洽谈合资经营之事,然而每次都被我严辞拒绝,因为尽管开山以来,我们都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艰难度日,但“非佛不做”是我向来不变的原则。多年来,一些社会人士不明就里,以讹传讹。扣我以“企业和尚”之名,并用“商业化”来抹煞佛光山度众利生之实,面对这些,我也只有“随缘”止谤,以“不变”来应付万变。

去年年初,宏璟建设公司第一次股票上市,创办人张姚宏影女士邀我为其开幕致词,并且说这是她儿子担任董事长以来的第一件大事,希望我无论如何能抽空前来。当下自忖:如果应允此事,外界又要把我和商业联想在一起,大做文章了。这时,天下文化公司刚好将第一本《传灯》送到我的手上,看着封面的书名,我突然想到:张居士为了要将佛法的信仰明灯传给下一代,苦心地安排这次讲座,我又何忍为了洁名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呢?于是决定依约赴会。

在讲座上,我勉励大家:“我们不但要有心外的财富,也要有心内的财富(智慧、慈悲);不但要有现世的财富,也要有来世的财富(功德、福报)。不但要有一时的财富,也要有永恒的财富(真如、佛性);不但要有个人的财富,也要有共有的财富(利益、功德)。”说罢台下一片掌声雷动。一年多来,张居士每次提到此事,总是津津乐道。

去年十一月,张居士与我同赴德州巡视道场时,又和当地信众谈及开幕当天开示的内容,在座的大众惊喜地向我说:“您把佛教的财富观说得这么深得人心,真是太妙了!”其实不是我说得好,而是佛法周遍圆融,有如千江映月,能随缘应现各种领域,却又不坏因缘和合的空性。多年来,由于掌握这项要领,所以我每次说法,总能得到听众的共鸣。

例如:到工厂弘法,我告诉劳工们:“好的工厂能生产优良的产品福利社会,坏的工厂不但制造瑕疵的产品,而且还污染环境。人心有如工厂,保持一颗清净的心灵才能带来欢喜的人间。”到监狱布教,我告诉受刑人:“应当珍惜这段与世隔绝的期间,反躬自省,对于一切苦难,都要视为人生的挑战,自我教育。”到学校演说,我告诉学生们:“学习不只要求得知识,更要开启智慧;读书不只要求得学问,更要身体力行。”到军营开示,我告诉官兵们:“身为一名军人,基于护国救民的悲心冲锋陷阵,勇敢克敌,事实上与怒目金刚降伏震怒的精神并无二致。”

有些虔诚的信徒为了供养我一餐素食,特地将厨具洗了又烫,烫了又洗,甚至购买全新的锅碗瓢盆,以示谨慎恭敬,我得知此事,连忙阻止,因为佛教提倡素食,主要在长养悲心,不是矫情作怪,僧侣出外应供,是为了让檀那欢喜,大家共结法缘,不是去添人麻烦。信徒们听了我这番开导以后,更加高兴地布施供养。

台湾人向以聪明灵巧著称,商人为增加素食销路,纷纷用黄豆制成素鸡、素鸭、素肉、素鱼等几可乱真的素食产品问市。一名异教徒曾向我责问:“为什么佛教吃素,却要做成荤菜形式?”我告诉他:“几十年来,我都没有看到荤菜,只看到豆皮做成的素料。”经云:“心净则国土净。”本着清净的胸襟,随缘度日,人间何处不是净土?很多人说素食者出外很不方便,但是多年来,我经常四处云游,吃素不但没有为我带来困扰,反而使自他功德圆满,让大家皆大欢喜,我想秘诀就在于我能“随缘不变”吧!

“随缘”是自他互易立场,随顺当前的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不变”是择善固执,一以贯之,但不是墨守成规,泥古不化。四十年前刚来台湾时,当地同胞大多赤脚,足履罗汉鞋的我反被视为异类,因此索性将鞋子扔了,穿着一袭破旧的短褂和大家一起工作,以求入境随俗,同事摄受。数年后,驻锡宜兰弘法,我换上整齐的衣履现身度众,并且不惜节省饭钱,为弟子买布缝衣,乃至多花一倍的价钱购买僧鞋,以增加商人的利润。直到现在,我仍主张僧装的整齐统一,以促进佛教的团结发展。

我曾经随侍师父在小茶馆里品茗,也曾经与道友在街边面摊充饥;我曾经在厕所边上与臭气冲天的尿味共处一夜,也曾经在森林草寮的泥地上,以撰文写稿度过悠悠岁月。粗食布衣、箪壶瓢饮已成为我不变的生活原则,所以这几年来,虽然在弘法途中,不得不承顺信徒的厚爱,住在他们预订的五星级饭店内的总统套房,实则佛光山简陋的榻榻米才是我最向往的安乐窝。尽管弟子们为我备办高级用具,实则无论到哪里,随便的一桌一椅,就足以办公。在随缘的生活与不变的原则相行无碍之下,我享有了收放自如的人生。

多年前,我到西来寺巡视工程,依勤特地跑来问我:“师父!不知房间里的花插得是否令您满意?”我先是愕然,随后说道:“我没有看到房间里有花,倒是一进庭院,就瞧见花儿凋萎了。”原来他知道我要前来,不但预先将寮房里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并且特地在各个角落布置各式各样的鲜花,只可惜我是一个随缘的人,没有留意花的样子,但是花开花谢却引发我无常的感慨,提醒我在佛道上精进不懈。

数年前的春天,我到荷兰弘法,信徒一定要带我去公园亲睹当地的繁花异卉,在不忍拂意下,我随缘同往,万紫千红展现眼前,的确美不胜收,我回想过去曾经参观过的法国巴黎罗浮宫、大英帝国博物馆、莫斯科红场、埃及金字塔……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建筑,在美的意境上或有差异,但是美的价值却是亘古不变的。渴云:“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任沧海桑田幻化无常,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不变的佛心,春城何处不飞花?

曾有信徒问我:“为什么佛光山的别分院总是建在KTV、卡拉OK、美容院、夜总会的上面呢?”我笑着说:“因为天堂在上,地狱在下。”多少年来,这些道场有如红尘中的净莲,不知为多少都会居民种下得度因缘。

二十多年前,慈庄、慈惠、慈容等赴日留学,临别时,我告诫他们:“尽可以随顺日本的佛教习俗,但是中国佛教的僧装、素食,乃至礼仪,绝不能改变。”后来,他们不负众望,全身而返,载誉归来,并且赢得日人的一致尊重。三十年前,我派遣心平、心定到台北学习焰口佛事,言明三个月为期,不料一个月不到,即学成回山。有人问:“为什么不在台北多留些时日?”他们回答:“当地信徒的佛事供养十分丰厚,深怕长此以往,断志丧节,所以决定速归,效命常住。”我常主张:“佛教徒要化导社会,但不为社会所化。”他们可说已深得“随缘不变”的三昧了!

反观社会上有些人因为一味随缘,却失去宗旨,结果随波逐流,沉沦苦海,无法自拔。有些人则太过坚持原则,不能融通,反成执著,不但丧失人缘,也使事业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唯有掌握“随缘不变”的方针,对感情不执不舍,对五欲不贪不拒,我们才能拥有和谐的人生。

(一九九六年八月)15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