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游戏 > 往事百语② >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往事百语②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作者:周远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9:31 来源:笔趣岛

一九六○年间,道安法师和我共组佛教访问团,前往日本参加佛教***。会后并参访日本各佛教本山,当时负责财务的某一团员,账务不清,吞没公款约三十万元。对此非法侵占,我气愤填膺,主张追查究问,当时道源长老见我怒气冲冲,便劝我说:“生气不能解决问题,他何许人也?你为这件事生气查问,实在是太不聪明了!”

我当下恍然大悟,记忆跌入一九四七年在小学担任教师的时候,一个六岁才入学的女生走进教室,随手将墙上的日历拿下来,一张一张撕碎玩耍。当时物资缺乏,一纸难求,二十一岁的我年轻气盛,顾不得儿童好玩的心态,拿起藤条,作势欲责打,女孩的哭声顿时划破宁静的校园,也唤醒我的思绪。“生气”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在我心底留下永无止尽的悔意。

水,质性柔软,以高就低,遇物则转,所以能流出独特的曲线。人,何妨效水,以随缘转境的功夫,悠游于天地之间。

一九六四年,我与南亭、悟一两法师共创智光商校,有一法师数次以责难的口气问我:“为什么副校长陈秀平皈依你,不皈依我?”“皈依三宝,怎可以说皈依你我?”一次,在餐桌上,他再度以此事挑衅,问我是何居心?我拍桌拂袖而去,继而想到“生气不能解决问题”,校务能顺利发展才是师生之福,因此满其所愿,力劝陈秀平拜他为师,此后怨气顿消,皆大欢喜。

二十年前,我到洛杉矶参访,特地前往万佛城拜访宣化法师,并且致赠佛像,以示友好。一九七八年,我命慈庄、依航至美国建寺,宣化法师居然寄函向当地政府密告:从台湾来的法师都是假的。并且反对建西来寺。洛杉矶政府将他的信函寄给我,我虽然深知此事将妨碍建寺工作,但普度天下苍生是我向来的心愿,所以我不顾讥毁,坚持理想。洛杉矶政府反而安慰我,秘密黑函不代表美国政府意见。十年的时间悠悠而过,西来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建成,佛光山以此为据点,不但将法水遍洒欧美各地,而且与各宗教间友好往来,备受各界肯定。如今西来寺以“西半球最宏伟的佛教道场”而名闻遐迩,各国政要人士相继来访。今年四月,美国副总统戈尔也亲来参观,赞誉不绝,这一切不都说明了:“生气不能解决问题”。乐观进取,不嫉人有,才能广结善缘,共成美事。

尽管西来寺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这是个一半一半的世界,一个人无论做了多少好事,获得多少人的赞美,总会有人大唱反调,不予认同。西来寺亦然,从刚开始建筑期间,附近一位退休女公务员就经常用望远镜瞭望,只要寺中多了一根柱子,乃至油漆颜色稍有不同,她都写信向政府当局报告检举。西来寺落成以后,她又每天费心观察多少人进出道场,其密告函件达数百封之多。久而久之,这种为反对而反对的行为,连邻近海拓区的居民都觉得十分反感,纷纷向县政府表示:如果要找西来寺麻烦,他们就集体搬家。经过寺方多次交涉解释,诚意邀请,老太太终于首肯出面参加协调会议,社区代表、政府官员都在一旁为我们据理力争。至此,事端终于露出一线曙光,也说明了频“生”枝节,意“气”用事,都“不能解决问题”。理性的沟通交流,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彼此互惠。

佛光山开山之初,我即本着为民谋福的心念,请相关部门为大树乡铺柏油路,并且三次翻新重整。此外,我还请电信局设置自动电话,请自来水厂安装自来水,请邮政局在当地设立邮政代办所,请客运公司兴立站牌。接着又创建幼稚园、中学,解决附近孩童就学问题;成立佛光山慈悲基金会,以施棺、施诊、冬令救济等来嘉惠乡民。甚至我们提供工作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繁荣;年终举行联欢晚会,让大家共享福利。

此等微薄善意,从来不敢四处张扬,更不望有所回报,无奈中国人向来无视于宗教的文教慈善功用,再加上有心人士的唆使耸动,十多年前,山下悍民竟然在“信徒香会”时团团围山,要胁我们让山后农民自由通行,运送水果。僧信二众咸感愤怒,山内山外弥漫着一片火暴气氛,我力劝徒众一忍再忍,不可冲动,因为“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深怨怼,徒令亲者痛,仇者快。后来为息事宁人,由佛光山提供土地,干后山另辟产业道路。

本以为至此一切皆休,没想到近日乡代又鼓动乡民以不实的毁谤,与佛光山抗争。我们虽有意沟通,派人解释说明,但对方却无心续谊,一再恶言相向,长此以往,终非究竟。所谓“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想,海阔天空。”我们痛下决心,订于明年五月十六日起,实行“封山”,并借此让徒众摒除外缘,充实弘法能力,提升度众层次。

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和一位长老法师同往台东监狱布教,当天我开示“脱苦的方法——忏悔、发愿”。次日,我们转往屏东监狱说法,没想到该长老讲演的内容和我前一天所说的完全相同。轮到我的时候,我不疾不徐地说:“我也来跟各位讲脱苦的方法……”一直讲到最后,我才道出:“脱苦的方法是:第一、我们要念观世音菩萨——了生;第二、我们要念阿弥陀佛——脱死。”台下掌声不断,事后这位长老和我说:“我吓了一跳,以为你也要讲忏悔、发愿。”我想:当时如果我心生怨怒,必定自乱阵脚,无法在台上侃侃而谈。古德云:“宁静致远。”“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心平气和,才能长养智慧,止于至善。

三四十年前,台湾民风保守,女性地位低落,比丘以“八敬法”为借口,使得尼僧更无出头之日。我却一改常态,接引女性青年弘法利生,并且设立女众佛教学院,培养人才,凡此均遭致恶意中伤,但是我自认为所当为,一点也不生气。如今佛光山有许多比丘尼在大学任教,著作等身;学有专精者甚至还到男众佛学院授课;而享誉世界,获得金鼎奖的《佛光大辞典》,其编辑群也全都是佛光山的比丘尼。我数十年的奋斗,可说没有白费。

三十多年前,我想在台北兴办“台湾佛教研究院”,到处借场地,几乎到了磕头的地步,却没有人首肯,我也不曾动怒,自惭空有一腔热血,没有能力,也是枉然,所以率领学生回山煮面供众,以劳力换取办学基金,反而使徒众更珍惜深造求学的机会。所以,“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化悲愤为力量,转阻力为动能,才能成就不朽的事业。

一九六七年,佛光山辟除草莱,殿堂院舍已粗具规模,当时创业维艰,一木一瓦来处不易。一天,我在远处见到一位信徒站在佛前桌上照相,我深不以为然,加快步伐,急忙趋前大喊:“你怎么可以站在佛桌上照相!”事后一直后悔,不该伤此信徒尊严。十多年前,普门中学一位女老师在龙亭的石桌上跳舞给学生看,我在东山遥遥望见,随即直奔过去,怒言斥责:“你为人师表,教育子弟,能将桌子当舞台吗?”女老师颜面尽失,赧然离去。直至今日,我仍深以为憾,因为教育不以盛气凌人,责备也要令人堪受。

盘硅禅师以慈悲心爱护后学,转恶徒为赤子;金代禅师以喜舍心培植兰花,行不言之教化。怒目金刚固然可以慑人干一时,低眉菩萨更能保持对方的尊严,揭开心地的光明面目。像早年依晟法师主编《觉世》,我往往在半夜十二点正要关门休息的前一刻,才见她匆匆抱着一堆文稿前来,数年来我为她熬夜挑灯审稿,和她讨论利弊得失,不曾出言责备,因而造就今日依晟的文采并茂。满舟建光明学苑时,花下大笔经费装潢内部,一向勤俭自持的我虽然为此心疼不已,也未尝责怪一句。这种“无为而治”的作风尽管付出不少代价,却使得年轻一辈的徒众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自我担当中汲取经验,未尝不是一得。

有位李先生帮我处理文书工作的时候,一会儿要纸笔,一会儿要信封,一会儿索邮票,一会儿索糨糊……我仍带着欢喜的心情,欣赏他的举止,不曾假以言辞。由于我的包容忍耐,因此数十年来,只要我开口请求,他都依言照办。

萧顶顺半生以来为我兴建寺院殿堂,刚开始时因为经验不足,常发生建筑倒塌事件,我不但不追究责任,还频频问他工钱够不够发。由于我能易地而处,体贴关怀,所以不但他的一家都为佛光山效命,连木工、瓦工、泥水工、油漆工等,也都是原班人马,在山上一做就是三十年之久。回顾往事,我更确定:“生气不能解决问题。”不生气并不代表懦弱无能,不明是非,因为人我无间的爱心才是维护情谊,促进和谐的良方妙药。

人,究竟有多少“气”?能忍者,善养浩然正“气”,因此不卑不亢;无力者,总是垂头丧“气”,所以精神涣散。君子者,谦下处众,因此所到之处,都是一团和“气”;小人者,仗势欺人,所以身置何地,均为乌烟瘴“气”。有为者,虽泰山崩于前,仍“气”定神闲,面不改色;无能者,遇小事临身,就“气”急败坏,惊惶失措。乐观者,英“气”焕发,人见人喜;易怒者,杀“气”腾腾,人见人畏。“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气”一发出,心中的力量也就随之瓦解,偈云: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怒不恨见真常。

所以为自求进步,我们应该以“养气”代替“怨气”;为成就事业,我们应该以“和气”代替“意气”。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