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三国大明星 > 第九十五章 《阿房宫赋》(下)

三国大明星 第九十五章 《阿房宫赋》(下)

作者:三两大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7:4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时阁主年十七,作《阿房宫赋》。此赋一出,引得士林惊叹,争相诵读,少有不拜服者,阁主之名遂遍传天下,时人谓之‘玉公子’。”

——《张钰本纪》

可能是由于《阿房宫赋》的指向性太过明显,所以蔡邕并没有针对其内容做过多的剖析,毕竟这相当于明面上把董卓一党的脸面吊起来啪啪啪地打。

“秦朝,由于荒淫无道亡了,你董卓所作所为甚暴秦远矣,如果不能勤俭节约、体恤百姓,尔等西凉蛮子死期不日而至矣!”

这大致就是这篇文章的内涵。

一篇好的作品就经典在这里,是个读书人都知道它其中有什么深意,但是只要不点破,不拿到明面上说出来,你被骂的人也只能咽下这口气。

当然,我鞑清搞到顶峰的文字狱暂且不提,在汉代真因文章惹祸的也就是太史公外孙杨恽的那篇《报孙会宗书》了。

此公算得上以告密发家,又以告密身败。他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而后又被人举报,说他去官后为人骄奢不悔过导致日食发生……遭到举报之后,宣帝读到了他这篇《报孙会宗书》,这文章里杨恽对自己被贬为平民百姓一事是一通嬉笑怒骂、满腹牢骚,表示我被你皇帝贬了三年,如同是给我老子守孝,孝道尽了,我不欠他的,你皇帝老儿也是一样,咱君臣从此井水不犯河水……

其实这话倒也还好,最多算是强词夺理,可是这拿自己和死去的父亲作比,却让宣帝读出几分咒自己像他父亲那样“有马狂奔触殿门”挂掉的意味。

于是此公被判以大逆不道罪,腰斩处死,其妻儿被流放到酒泉郡。

话题转回来,除了上述那么直接奔着作死的内涵去的文章,其余就是明嘲暗讽也无甚大碍,这首《阿房宫赋》显然就是暗谏隐喻的上佳之作。

再者说,蔡邕对于董卓其人的恶感其实并不重,毕竟自己流亡多年,到老还是被这个魔王尊重、重用起来的。他对董卓的感念,从他为董卓之死叹息获罪就可见一斑。

因此,他也只是针对这篇文章的意义做了点评,意在帮助张钰于士林,于当今文坛拥有一席之地即可。

“此赋笔调略散,盖将散文之笔法、句式引入赋中。其意重说理而轻格律,先前诗赋未有同类者,某以散赋称之……”

“而张钰之七言、新词姑且不论,赋之一道,他可称大家,已是开先河之人物。”

“其文句奇偶错落,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述、描写、议论为一体,兼史论之理,而炳诗画之灵,邕亦自叹不如。”

先前因为七言和《水调歌头》被士人们熟知的张钰,再次因为蔡邕的这一番评点站在了风口浪尖,甚至连带着蔡邕的赞誉也被人质疑。

很快地,当《阿房宫赋》全文流传开来后,整个士林都沉默了。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是沸腾前的宁寂。

只不过一众文人士子都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一个人说话了。

这个人叫郑玄。

当世最著名的经学、儒学大师。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