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我的三国大改造 > 56.张牙舞爪

我的三国大改造 56.张牙舞爪

作者:大季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7:38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但自从来到兴汉后,王博依照前世认知,大幅度提高手工业者的地位和待遇,而且采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模式,虽然和前世的机械化应用相去甚远,不过这远超时代的思想,却极大地激发了生产者的热情,生产力与之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人口的极其缺乏也让人很伤脑筋的事情,整个云中除了零星分布的鲜卑人以外,大部分地方都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虽然兴汉城一直极力鼓励和招揽人口,但除了并州境内由于丁原的配合,失去生活条件的流民不断被有组织的送入兴汉城,其他地方却进展缓慢,偶尔有部分热血儿郎奔赴兴汉外,其他但凡有点活命手段的百姓,宁愿待在原地受苦,也不愿迁往兴汉城。汉人农耕百姓居一处守一处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有所改变。

尤其像幽州涿郡、上谷等这些人口众多的大郡国,上任刺史刘虞当年仁厚施政、善待胡族,在塞外各胡中威望甚高,因此在此前的大部分时间里,幽州各胡和汉民都保持着和平,连强大的鲜卑族都比较安分守己,尤其是在檀石槐死后,陷入内乱更是无力南侵,只有少数参与劫掠雁门、辽西等地。几乎不会侵犯临近的上谷、渔阳各郡,所以这些地方的汉人过得比较安稳,不愿前往兴汉也是情理之中。

虽然自刘虞调任清河国甘陵相后,继任者昏庸无能,幽州境况有所变坏,但除了嫉恶如仇的公孙瓒经常与胡骑厮杀外,大部分幽境都还没有恶化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王博对此也是鞭长莫及,徒呼奈何,只得一边驯服鲜卑人,一边静待时变。

一场云中大战,朝廷欢喜、几方得利。一月后,经丁原、王允等忠于汉室之士,在朝堂与阉宦、外戚、士族等势力几经周旋,老迈的汉灵帝终于下旨嘉奖收复云中的有功之臣。

并州刺史丁原又挂了不少象征荣耀的虚衔,率兵助阵的吕布正式任命骑都尉,而且被丁原辟为主薄,驻扎河内以防白波。

而出力最大的王博也得以再升官,由兴汉县令变成兴汉中郎将,皆定襄郡守。杨凤也被封为云中校尉。然后就是一堆都尉、军司马等官职的空白任命书,交由王博自己处置。

对王博不待见的宣旨宦官,再次将圣旨丢于并州刺史部,转而回雒阳复命去了,又留下实诚的丁原在那里苦笑着思索:如何去兴汉城宣旨封赏?总不致于光拿圣旨和几件破官袍去吧?那会让王博嘲笑的。

…………

时间在忙碌中匆匆而过,不知不觉深秋已尽,数月的大力建设让云中郡彻底变了模样:一片片农田纵横相连;一架架水车拔地而起…臣服的鲜卑人也被迫在改变着世代的习俗。但当冬季来临,各部族里依然供应充足的食物和安然无忧的生活,让老弱妇孺们饱经风霜的脸上,真正露出了祥和的笑容。再也不用可怜心爱的马儿被当做食物宰杀,也不用担心男人、儿子为了食物而冒着生命危险去劫掠、杀戮‥…。

兴汉军略显单薄的兵力,也大有增强。以前的后备军经过战场的洗礼,几乎全部编为正式战兵。而现在的后备军不再是单纯由汉人组成了,黄眼睛的鲜卑人;颧骨宽大的匈奴人;四不像的乌丸人掺杂其中,让兴汉后备军看起来更像是杂牌军,不过只有真正厮杀过才知道他们的强悍。

其它方面也有长足的进步,像兵器坊、养殖场等军需部门都扩大了不少规模,战争潜力进一步增强。可以这么说:如果现在发动一场像云中收复战规模的战争,以前需要准备月余,而现在只要不到一半时间。

兴汉书院、兴汉医馆……渐冷的寒风挡不住万千兴汉人建设家园的热情,兴汉军治下各处日新月异、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但大汉北疆的其他地方,此时却阴云密布,笼罩在一片愁云惨淡中。

进入初冬以来,无数塞外胡族整军备马、蠢蠢欲动的消息,汇聚到各级郡守、刺史桌案前,然后逐级上报,直到上达天听,但在朝堂大佬们的轻描淡化下,已经听不得坏消息的汉灵帝一笑了之,朱笔一挥:癣疥之疾,不足为虑!随后继续沉浸在歌舞升平当中。

王博对此早已心知肚明,但也是鞭长莫及、无能为力。毕竟现在的兴汉军还比较弱小,而且刚刚收复的云中牵扯了大部分精力,五原、朔方等地的胡人还在虎视眈眈,南匈奴人虽态度恭顺,但如果兴汉军如果偶有挫折,难保不心生异志。

而且据王博回想,此次胡族进犯汉境的数量,已远远超出以往,不仅并州惨遭胡祸,连安稳了数十载的幽州、冀州等部分县也未能幸免。如此多的胡虏,兴汉军这万把人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更不要说解救汉人百姓和斩杀胡虏了。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