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上品寒士 > 卷一 玄心 八十九、如履薄冰(恳求月票)

上品寒士 卷一 玄心 八十九、如履薄冰(恳求月票)

作者:贼道三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2:02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上品寒士卷一玄心

希自恃门第高贵。这个寒门学子竟敢当众质问他。长身而起。大声道:“钱唐陈操之。本官命你即刻去堂外亭听候处置。难道还要不顾斯文。让人叉你出去不成?”

希刚自用。本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容貌俊美风致洒脱。言谈又不卑不亢的陈操之极是厌恶。希根本不屑于要让陈流与陈操之对质。那不成了讼案了吗。处置讼案是下品浊吏才干的事。陈操之去了亭。自有刀笔吏会去审讯。他扬州内史乃是清贵显职。岂屑为此!

徐藻甚是着急。陈操之这一出去。很有可能一辈子就此断送。徐藻阅人多矣……而他只是一个郡学博士。位卑言轻。希肯定听不他的劝阻。当即目视6纳。露恳求之色。

6纳起身作道:“中正息怒——历次考核惯例。今日只是考核这些待品士子的经术。至于德行。一向都是明日再议的。陈操之德行如何暂置不论。为免在场诸士子人心惶惶。且让陈操之先参加经术考核。如何?”

希盯着6纳看了一会。缓缓道:“既有6太守为陈操之缓颊。那就让他坐下吧。”

氏是北来士族。6纳三吴豪强。庾希现在是在吴郡。自然不能不给6纳这个面子。心道:“我倒要看看这个陈操之怎么通过我的考核!”

希没有把陈操之驱逐出。徐藻冯梦熊这些关心陈操之的都松了一口气

经术考核分两项。一是笔,。二是辩难。笔试主要是为了看诸士子的书法书法差的。文都没人愿意。本次笔试庾希出的题是——“君子于役”。要求诸子试论《诗王风君子于役篇》。不拘长短。要以言之有物。限三刻时交卷。

陈操之借磨墨以平息内心的激愤。面神色不动两刻时过去了犹未动笔。坐在他身前的丁春秋和身后的刘尚值都为他担心。

又过了一会。陈操之终于动笔。左手执笔一气呵成:

“君子初非一也。击鼓南行。零雨西悲六驰驱四牡奔。王事靡监仆夫瘁。劳人草草。行道迟迟。岂皆能如泽耕之朝出暮返乎?而未始不昼动夜息。苟无饥渴。正不必为盼待君子自公退食也。”

文末写上——“钱唐陈”五个字。

击一声。三刻时。十二县的县相将本县待品士子的答卷收取。恭恭敬敬放在大中正希案前。

希一一观览。将其中几份字劣的取出来。再看文末署名。都是士族子弟。便又放回。陈操之答卷他也看了。字和文都没什么可挑剔的。他庾希倒不至于颠倒黑白以陈操之笔试不过关为由硬把陈操之撇。6纳徐藻就坐在边上。如此没有雅量之事他是出来的。

下面就是问难。由县县相唱名。待品士子一一上前回答庾希的提问。问难不出于《诗》《论》《礼》《传》这四经。但陈操之明显感的出庾希偏袒士族子弟。问士族子弟的那些问题都是非常浅显的。只要粗通这四部书都能答上。但对寒门庶族子弟。庾希的提问就的多。不过这不能算庾希刻意刁难。历来中正官提问都是对士族子弟宽而对寒门子弟难。门子弟能被全常侍入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所以在陈操之之前的十八名寒门士子都顺利答出了庾希的问难——

堂上众人都在期待庾希对陈操之的问难。谁都知道陈操之绝不可能象其他士子那么容易过关。那些士族子弟大多是隔岸观火幸灾乐祸。希望看到陈操之答难时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样子。谁让他敢号称“江左卫”呢。而且近来名之盛。吴郡士族子弟无人能及;寒门子弟则衷心盼望陈操之闯过这难一关。让希的刻意刁难落空。为寒门子弟扬眉吐气。

吴郡十二县。钱唐排第七。巳时三刻。轮到钱唐县的十名待品士子依次上前答难。因为全和陈操之的缘故。庾希对钱唐也有了恶感。对全朱顾范。杜戴丁这八位钱唐士族子弟的提问明显比先前艰深。尤其是散骑常侍全礼的子全炳。庾希以“论天不与人同忧”把全炳给难倒了。全炳回答的结结巴巴挂一漏万。脸涨的通红。尴尬至极。

按惯例。希问难不能出《诗《论》《礼》《传》这四经。而“天不与人同忧”却是出于《周易系辞传》。庾希本不该从《周易》里抽题问难。但作为主持本次定品的大中正。庾希是说一不二的权威。他要问什么谁有异议!

希面容端肃。一副威严的样子。心里却是冷笑。他问这么难的问题倒不是想阻止全炳定品。士族子弟参加定品只是走个形式过程。庾希虽然与散骑常侍全礼不睦。但也不敢阻挠全炳定品。因为这样就坏了规矩。非有刻骨的仇恨没有谁会这样断其他士族子弟的前程。因为谁都不是孤家寡人。庾氏子弟也是要参加定品的。而且各士族之间因为联姻关系都是盘根错节荣辱与共的。所庾希也不敢冒大不阻止全炳入品。他只是想小小的折辱一下全氏子弟而已。明日公议时他依旧会让全定品。但对于寒门。那就铁面无私了。非有真才实学难入九品之列——

希以《易经》向全炳问难还有一个考虑是为了等下刁难陈操之。既然对全问难都可以出《诗》《论》《礼》《传》。那对陈操之为什么不可以?

丁春秋文彬分回答了庾希的问难之后。轮到了陈操之。陈操之从书案前一站起来。满堂俱静。诸士子简直是屏气凝神看着陈操之缓步走上前朝堂上众官一身。然立。静候庾希出题。

希抬眼打量了一下陈操之。问是与全炳同一个问题——“论天不与人同忧”。庾希这样做是有用心的。

陈操之答道:“天者。道也。道之功用。能鼓动万物使之化育道则无心无迹。圣人则无心有迹。内则虽是无心。外则有经营之迹则有忧也故天不同忧。”

6纳和徐藻都是微微点头。陈操之此论。言简意赅把“天不与人同忧”之意阐述清晰了非苦学思深入浅出者。不能道此。

堂上诸人都是松了气认为陈操之经术这一关应该是过了不料希眼睛一翻。问道:“乃谓之。形乃谓之器。岂非道有迹乎。如何说天道无迹无忧?”

众人精神都是一振。心陈操之的则暗暗担忧。因为庾希现在已经不是问难。而是双方辩了。

希的《周易》是家传之学。氏家族对《周易》之学研究甚深。希亦以通《易》闻名。现在庾希就是要以自己精擅的《周易》来折服陈操之。

陈操之略一思索。答道:“乾坤简易是常。无偏生养。无择于人物不能委屈与圣人此忧也。”

希抓住陈操之没有答“天道无迹”这一漏洞。追问:“天生万物雕刻众形。岂曰无迹?岂曰无忧?”

陈操之应声道:“此天无为之也。其雕刻正见其不雕刻也。”

徐藻心里暗赞:“。操之此把“天不与人同”这一论题说尽了说死了。就此论题庾希没办法再辩难下去。操之过关了。”

却听庾希道:“答的不错。不过此题我先问过全炳。你已有了准备。我对你另有一问——”

刘尚值忍不住“嘘”了一声。他实是气愤。若是由他来回答这个“天不与人同忧”也可勉强答的上来。但庾希的辩难他刘尚值是绝对招架不住的。问难变成难。这已经在刁难了。而子重一一化解。回答极妙。可以说是占了庾希的上风。但这个庾大中正却借口此题已出过。还要继续刁难子。哪里还有半点高门清贵的风度。简直是无耻!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