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汉鼎余烟 >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友人

汉鼎余烟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友人

作者:蟹的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41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建兴四年,冬至。

长安。

未央宫东阙以外,丞相府。

冬至的时候,百官绝事不听政,原本喧嚣热闹的长安城顿时显得有些冷清。各处官署门口值守的士卒还在,却少了往日川流不息的办事官吏。

唯独丞相府是个例外。哪怕丞相诸葛亮并不常驻在长安,也是一样。

这几年来,丞相诸葛亮往返于雒阳、长安两地处置公务。他在雒阳也有一座丞相府,作为处置政务的临时中枢。这是先帝在遗诏中专门明确的。

当年曹魏瓦解的速度实在太快,一年之内,汉军的旗帜虽然已经遍布疆域,可曹魏的庞大政务体系犹在,依附于曹魏的无数官员犹在,因为曹魏的纵容而愈发盘根错节的无数地方豪强大姓仍在。

由此一来,汉家的疆域虽然几乎恢复到了极盛时,可实际上,朝廷政令在关东数州上百郡国始终难以通畅。朝廷派出的大批吏员用尽手段,也难以彻底控制住辖区内的士族豪强,反而因此生出许多事端。

去年初,朝廷开始推进度田,尤其着重清查河北、中原等地的田亩、户口,搜检隐匿人丁,限制地方大姓控制依附农民的数量。此举不啻于挖掘各地强宗豪族的根基,度田政策施行之初,便引起了不少地方的躁动。

丞相立即召回负责度田的几名相关官员,告诫他们治政当以仁德柔抚,岂能妄作威刑镇压?

这件事发生在雒阳的丞相府,很快又被传到各地。于是无数人心中大喜,立即推波助澜。原本还勉强维持局面的地方都发生了骚动,原本骚动的地方,进而激化成了叛乱。

一时间,各地群盗蜂起,有的打着拥曹的旗号攻略郡县,有的自立名目聚啸山林,也有的纯为流寇,纵横劫掠。乱事瞬间波及兖、豫、青、徐、冀、并六州。

孰料这场叛乱扩散的虽然快,汉家朝廷平乱的速度更快。就在当月,镇守各地的汉军大举出动,只用了不到四十天,就如汤沃雪的剿平了叛乱。

而在叛乱被平定之后,大规模的清算毫不留情地到来。

寻常盗匪,大都罚为刑徒,遣往各地的铁官、工场处以劳役;而主导叛乱的首领人物不仅皆遭斩首,连带着与其有婚娅、亲属关系的地方豪族,大都被连根拔起,阖族迁徙到它郡,重新赋田受禀。

更有大批被认定为包庇、纵容判断的地方官吏被免官禁锢在家。虽说这批人日后迟早会有复叙的机会,但两三年里,对基层政务的影响力必定被压到最低了。

当然,所谓清算,乃是地方上无知之人的胡乱指称。大汉治政以公平,从来没有清算这种操作,只不过由丞相亲自负责,对六州的官吏进行完整而细密的考课、诛赏、选举、任用。

古语云,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欲致良政而先整顿吏治,此乃自然之理也。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各地的叛乱都彻底剿平,地方上的政务也渐渐梳理通畅。原本在雒阳承令办事的许多丞相府僚属、尚书台官员陆陆续续都折返长安。冬至的几天,恰好被他们用来安顿。

官署免费供给的住处不一定让人满意,何况很多人还得额外安顿亲眷、族人、宾客。那就至少得租赁个像样的院落才行。

这事情不那么容易办,因为还有许多从成都陆续迁来长安的官员,也在这几天忙着租赁宅院。有时候一处宅院被两名官员同时看中了,难免就掀起价格战,虽令人长叹居大不易,倒也有趣。

早几个月前,长安城里的气氛要严肃些,官员们未必有这个心思。皆因某些嗅觉敏锐的官员,因为关东事平,反而生出些别的担心。

毕竟皇帝渐渐成年,他虽然性格宽厚,却不是完全没有主意。此前数年,丞相常驻雒阳全权负责关东政务,如今折返回长安……他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是否一如往常?宫中与府中的协调,会不会出问题?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