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二十六章 慈父之心

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十六章 慈父之心

作者:一语不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7: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皇宫内,因为时疫传播之事,尤其还可能传到四岁小公主身上,闹得人心惶惶。

太医院内,从院使、院判再到下面的普通太医,这几天就没法得到安生,夜以继日去查阅大量的卷宗,以找到应对天花之法。

但无论朱祐樘如何紧张女儿,甚至动用举国的资源去防治,照样是杯水车薪。

治不了,是时代局限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朝堂上,朱祐樘将这种情绪带了过来,本来当天还有很多重要事商议,但因为公主很可能会在几天后发天花,朱祐樘上来就把议题带到了京城的疫病流传上。

顺天府尹韩重,出来向皇帝和在场大臣,陈述了如今顺天府周边疫情的严重。

“……入秋之后,时疫已从霸州等处传播北上,最近旬月内,南城、北城接连报出有染时疫者,人心惶惶,以往各处的早晚市虽有开放,但出入之百姓少之又少,城内盐价已较平年上涨五成有余,甚至有勋贵者,借机哄抬物价……”

韩重刚从陕西右布政使的位置上调到京城,接替了死在顺天府尹任上的高敞,这一上来就闹这么一出瘟疫大流行。

再加上瘟疫已经传到了皇宫里,他自然感觉到那股无形的压力。

朱祐樘打断他的话:“说时疫便说时疫,何以要往其它事上牵扯?如今连坤宁宫都有染疫病者,难道连朕的家人都不能得到安生?”

内阁大臣谢迁走出来道:“陛下,时疫不分贵贱,是乃天命所使然。”

有关这场疫病的流行,京城普遍的说法,是李广在万岁山上动土修毓秀亭,遭致了上天的惩罚。

在这年代,人们并不明白天花的发病机制,自然会把瘟疫等事赖到天谴上。

朱祐樘听了更生气。

朕跟你们说这些,就是商议防治之法,结果一个往勋贵哄抬物价上牵扯,另一个则说这是“天命”……说难听点,你们就是往朕身上赖呗?

勋贵哄抬物价的,以朕的两个小舅子为首,而违背天命那個人,不就是朕一直信任的李广李天师?

朱祐樘瞪着立在最前面的首辅大臣刘健,问道:“刘阁老,如今朕的公主,都接触过了病患,是问有何办法可以令她避免危险?难道只能在这里祈求,令她不被时疫所染,朕就什么都做不了了吗?”

刘健压力也很大。

前任徐溥是七月才退了首辅,他继任首辅还不到两个月,如今正是弘治一朝朝廷最昏暗的时候,虽然看起来朱祐樘对文臣仍旧礼重,但随着李广的崛起,还有皇帝在道家之事上愈发偏执,使得文臣跟皇帝良好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再就是,刘健在维持跟皇帝关系上,明显底气不足。

刘健道:“陛下,在民间有痘疮时疫传播之事,也曾按唐宋流传之法,或以痘衣法,即以常人穿痘疮病患的衣服,或是以病患口鼻之物做塞鼻,以引发痘疮轻症来躲过时疫。然若常人已与病患曾有接触,则此法无效。”

华夏种痘的历史很早,但种的是人痘,这种种植法安全性非常差,经常令健康人发天花,导致天花流行,再者人痘发病时间跟痘疮密接发病时间一样,也不可能用血液法种人痘加快发病时间……除非不想活了。

总之这种方法很是落后,民间采纳此法的人也并不多。

朱祐樘认真听了半天,听到最后,怒气冲冲道:“如今朕和家人都可能已接触过病患,再说防,还有何意义?朕要的是如何能救治!难道各家的宗卷典籍,就未再有任何提及了吗?”

现场鸦雀无声。

我们是职业政客,帮助皇帝治国的,这是要把我们当成传染病专家来用?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