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圣唐之天策神将 > 第三百七十五章 君主立宪

圣唐之天策神将 第三百七十五章 君主立宪

作者:肆意天堂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1:04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随着长安之战的落幕,李承威的二十万大军功亏一篑,四散奔逃,范阳之乱就此尘埃落定,虽然平反的时间比历史上的安史之乱要快得多,但是依旧无法挽回此次事件对大唐带来的影响。

吐蕃趁机攻占了河西走廊的部分土地,突厥则在幽州地界有所活动,还有高丽隐隐有脱离唐朝的动向。唐肃宗收纳了高丽之后根本没有向李善一样采取怀柔的策略进行民族融合,而是强制压迫。这导致高丽人与汉人一直有很深的隔阂,所以高丽根本没有融入唐朝,只是屈服于唐朝的武力之下。、

一旦唐朝武力不济,国力衰退,很快高丽就会脱离大唐的。

反观日本,在李善的多方举措并举的手段之下,如今大理人已经和日本人逐渐的融合,汉文化更是有取代本土文化的趋势。现在日本的官方语言已经成了汉语,而所有学堂教习、史书材料也都是汉语所著,真正的融合已经成为了趋势。这时候,即便李善不去控制,融合也会继续进行。

公元747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李善清理了朝中的叛臣贼子,收拾了残兵败寇,终于将大唐的局面稳定了下来。

三月,李善对河西走廊发动了攻势,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清扫了河西走廊的吐蕃势力,并且顺路去突厥的王庭转了一圈。

对于这种武力的威压,吐蕃与突厥都明智的选择了退军投降,签订了一系列的和平条约。李善肯定不会相信他们所谓的和平协定,相比之下李善更注重实际,每年的赔款是必须的。同样,在两国边境建立经济贸易往来,要求吐蕃出兵出力修建一条通往内部的官道。突厥则要减少边疆驻防。

至于高丽,李善采用了他之前对付日本的办法,通过大量的移民,将高丽人移居到大唐同时将汉人移居高丽,还是施行四等分的分区制度。

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但是大唐内部的问题依旧非常的严重。最重要的就是府兵制不破环,节度使制度的泛滥。不过李善已经有很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飞艇的威力配合炸药的威慑力,完全取代了重兵布防的意义。

在李善的威压之下,逐个节度使相继交出兵权,藩镇制度被罢黜。

同时,李善将大理的先进技术以及教学方式完全的引入唐朝,放弃科举考试,将科学列入最重要的评价之中。人才选拔制度也开始逐步走向科学化、公平化。

而李善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还不是这些。

这些所有的制度,虽然可以对唐朝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李善死了,很可能下一代就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李善非常明白,现在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存在于每个士族的心中,他们在骨子里歧视平民、推崇王道。这些人是封建主义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李善变革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封建社会虽然是皇权至上,但是皇权却不是最受益的人。皇帝虽然拥有最大的权利,拥有最奢华的享受,皇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家族。但是,封建主义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士族,士族是皇权之下最坚实的拥护者,他们以皇权为庇护,在皇权之下,他们是最高一个等级。士农工商,士族人数不及其他三行的百分之一却可以压迫这三个阶级,这是最大的枷锁。

李善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个枷锁,废除科举就是最好的举措,同时施行新式的教育。但是教育在没有普及之前,换句话说,在唐朝这样的生产水平之下,能够让孩子读书的依旧只有士族。

所以李善必须将士族对其他行业的压迫完全消除,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撤掉士族头上的庇护伞。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