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汉第一太子 > 继续调整···

大汉第一太子 继续调整···

作者:中丞佐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0:57:0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科普过渡章,不想看科普的看官老爷们可以不订阅······

·

张释之

张释之早年,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

由于家中资财颇多,就捐官做了骑郎,侍奉汉文帝。

张释之为官十年,默默无名,未得升迁,耗费了不少钱财,张释之深感不安,打算辞官回家。

张释之对旁人说:做了这么久的官,让哥哥的产业缩减了许多(久宦减仲产)。

中郎将袁盎知道他德才兼备,惋惜他的离去,就请求汉文帝调补他做谒者。

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陈说利国利民的大计,汉文帝说:“不要高谈阔论,说些接近现实生活、能立刻实施的事吧。”

于是,张释之就秦亡汉兴之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汉文帝听后很满意,就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张释之任谒者仆射时,跟随汉文帝登临上林苑观虎,文帝就虎圈所养动物提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环顾左右,不能回答。

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这些问题,答得极周全,想借此彰显自己熟知业务、有问必答。

汉文帝认为做官就应该这样,上林尉不合格,下诏命令张释之任命啬夫顶替上林尉。

张释之不赞同汉文帝的做法,就问汉文帝:如何看待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汉文帝回答说是年高德劭的长者。

张释之就说:“周勃和张相如能被称为长者,但二人都不善于言谈,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效法伶牙俐齿的啬夫吗?”

随后,张释之援引历史,以秦朝重用徒具文笔、毫无恻隐之心的文书官吏,终致亡国为例,建议文帝不要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以免上行下效,树立不正之风。

汉文帝采纳了张释之的建议,没有提拔啬夫。

出了上林苑,文帝驾车回宫,让张释之陪乘。

路上,汉文帝问张释之秦朝执政的失败之处,张释之据实而言。

汉文帝非常满意,就任命张释之做了公车令。

张释之任公车令,掌管宫门事宜。

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与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下车,违反了宫卫令。

张释之就追上太子和梁王,阻止他们进宫,并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的罪名,向汉文帝弹劾太子和梁王。

汉文帝只得摘下帽子陪罪,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也亲自下达特赦令,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宫中。

文帝觉察到张释之的与众不同,就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过了不久,张释之升任中郎将,跟随文帝和慎夫人到了霸陵。

汉文帝登临霸陵,向北眺望,指着通往新丰的道路对慎夫人说:“这就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

接着,汉文帝让慎夫人弹瑟,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群臣说:“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缝隙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堵住,再用漆粘涂在上面,难道还能打开吗?”

群臣认为这个办法很好,都随声附和。

张释之向前进言说:“如果里面有能引起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会有缝隙;如果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

文帝称赞张释之的说法,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

汉文帝外出行至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了文帝御驾的马,文帝险些被摔下,十分恼火,就命人拘捕了此人,交给廷尉查办。

张释之审讯后,依法判定为“冒犯车驾,罚金四两”,上奏朝廷。

汉文帝很生气,认为判决过轻。

张释之就解释说:“法律是天子和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不应偏私。法有定规,如果加重处罚,如何取信于民。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如果廷尉不公正,地方也会不公,百姓就会慌恐不安!”

汉文帝思考了很久才说:“廷尉的量刑判决是对的”。

有人偷窃了汉高祖庙里的玉环,被卫士抓获,汉文帝十分恼怒,责令廷尉张释之严惩盗犯。

张释之依照相关法律,奏请文帝判处弃市。汉文帝大怒,认为应当诛其九族。

张释之据法以争,说:“依照法律,弃市已是最高处罚了。盗窃宗庙器物就诛灭全族,如果以后有人偷挖长陵上的一抔土,又该如何处罚?”

汉文帝和薄太后商议良久,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

中尉条侯周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开看到张释之议论公正,甚为赞叹,就同他结为亲密朋友。

张释之由此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即位。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