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文魁 > 后记

大明文魁 后记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全书完后着实是休息了好一阵,一直不些后记至今日,倒不是懒,而是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可能太多的话憋在肚子里,到了口中却有难以说出。

看了很多古诗里,告别的话其实是最难说的,今日实在是感同身受。这本书我写了五年,很多书友也追了五年,看了评论里大家留言,很多都是青春再见的话。

全书最后一幕落下时,当延潮说出是个读书人时,当时我心底觉得似放下了什么,也似失去了什么。看大家的评论,都说是好似失去了一个陪着他们多年老朋友般。

作为一个中二中年我是一个很迟钝的人,这样的感觉直到今日写后记时方才体会。我知道了要说再见了,再见是仪式,就好比朋友之间告别时彼此拥抱更用力一点一样,也是时候为本书最后画一个句号了。

本书到底说了什么呢?

由内容结构来看分修齐治平四个部分,从读书最后落到庙堂,再从庙堂至个人,数起数落如此。

由立意来说从最初的商业化,但其实到了后来其实还是在商业化。

由写法而言,以往我们史书分两等。一等是政治经济军事,从宏观的角度来论成败得失。

还有一等就是聚焦到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可能是帝王将相,也可能就是贩夫走卒,反正就是普普通通一个人物,他们似你也似我。

在整个历史的波澜壮阔之下,他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决定。就如晦暗不明的长夜里,流星霎那发出的光芒,却可以照亮整个夜空。

前者就如在空中鸟瞰,既见漫漫长河,亦见河里每一朵浪花,后者我们则站在一个浪花上,观整条大河。

两等写法各有优缺点,前者宏观,容易失之细微,后者迷于当下,容易失之全局。而穿越的写法可以顾全两等。

但在穿越文中,有时候我们纵然已经有了现代宏观的见识,却喜欢用现代的思维来理解古人。

我们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古人,以为古人的遭遇的情况,文化思维都与今天差不多,但是时间永远是在变化,每个人遇到情况和局面都不同。相反我们用古人的知识放到今天来看,却永远会有收获,因为过去的时间已是停止的。

这话总结起来就是求古于今,谓其不住,求今于古,知其不去。

我想起二十多岁时,沉迷于各种成功学,也热衷于看名人自传,也曾模仿过名人及书中教得去做,但后来觉得很别扭,越来越不顺心或者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觉得自己很失败。

后来又觉得成功学的目的在于掏光你的腰包达到自己的成功,或者名人写自传时只会如何如何吹嘘,却不告诉你的老爸或岳父是谁谁谁。

后来有个机会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时。这本书启蒙了我的明朝知识,而且生动有趣。

反正我就是抱着学到知识,又能图个乐的想法读完了全书,到了末尾明月说‘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时。

在那一刻我觉得这一句话,超过以往我读的成功学,名人传记最深合我心。从此将这些以往奉为圭玉的经典丢在一旁。

如今仔细想来,那些成功学的书,名人传记真的没用吗?

如果我跳过上面寻寻觅觅的步骤,直接看到明月的那句话,能就有那样的感受吗?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刚接触网文时候,什么网文都看,只要量大管饱就行,看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自诩老白,对原先看的网文拿起来却再也看不入眼了,管之叫小白文。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