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明文魁 > 大结局上篇

大明文魁 大结局上篇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35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于道之身死。

此事对于朝堂而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于道之之前是封疆大吏,曾任蓟辽总督,现在是堂堂右都御史,都察院中二把守。二品京堂代表朝廷去处置楚宗大案,眼下居然活生生被打死。

都察院震惊!

清议震惊!

士林震惊!

皇明时报震惊三连,代表了大明两万官员的愤怒。

与皇明时报一片震惊呼应,在舆论背后推波助澜的却是林党官员。

于道之各种生平都被林党的官员大肆渲染,譬如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计定朝鲜,平定蒙古,拨乱反正,反正在林党的这些官员口中于道之简直就是一位道德完人。

但就是这样一位足可称得上内圣外王的道德楷模,居然被宗室活生生打死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林党的言官们纷纷上疏言,宗室已是养疖成疽,流毒愈大。

逆宗反形大著,祖宗法度,治安国家,既系叛乱,何论宗人?

毕自严亲自披着马甲上线发声,楚藩此举实如叛乱无异,堪比当年的宁王之乱。朝廷必须令湖广附近各省巡抚,立即出兵湖广平定楚藩叛乱。

清议闹成一片,将楚宗杀于道之,比作宁王杀江西巡抚孙燧,皆言调重兵剿灭。

也有官员微弱地道,楚宗杀于道之并非蓄意谋反,朝廷率大军剿灭,万一酿成兵灾,湖广百姓皆受涂炭。

而天子此刻不表态,给林延潮的意思竟是让他全权处置此事。

如此倒是将林延潮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满天下之清议舆论朝他逼来,颇有骑虎难下之处境。

当初让于道之去处理楚藩的事,确实是林延潮借刀杀人之策。于道之身为蓟辽总督,现在又是右都御史,到了这个位置的官员,不论是他,还是其背后都有很广的关系。

别说林延潮,就是天子要处置于道之,用一名游击参将这条理由也是不够的。

真正能要于道之命的罪状,也就那么几条。

而宗室就是其中一条。

只要于道之碰此,林延潮就有办法杀他。

不过他没料到楚藩会真的杀了于道之,然后被清议舆论捧到这么高的位置,最气人的还是自己的门生捧的。

林延潮综合了一下朝堂上意见。

于道之被杀,宗室子弟武德充沛的打砸州县,劫掠朝廷库银,林延潮一方的官员群声讨之,带动朝堂上一片喊打喊杀之声,但风头稍过已陆续有官员反对。

有的官员说,楚宗系太祖子孙,还请手下容情。

甚至有的官员上疏言,楚宗一事,天下无不以为冤。

沈鲤,朱赓二人也是希望林延潮再三慎重。

然后不少宗室子弟或官员给林延潮托话,希望他不要借楚藩的事大开杀戒,而严厉处置宗室。

现在各方求情的奏章压满了林延潮的案头,甚至不乏高官大臣。

当初清算张居正时,其最后一根稻草就是辽王妃进京控诉,张居正构陷辽王朱宪,而辽王府的千万家产都被张居正吞没。

当年辽王该不该杀呢?当时都说张居正废辽王朱宪爀,是与他有私怨,真的如此吗?

看看朱宪爀的罪名就知道了。

与江陵、瀘溪二郡王**,与千户曹广等妻女数十人通奸。

奸杀者十余人。

杖死长史杜述。

鞭笞荆州知府刘永泽。

假以进贡為名。夺彝陵、江陵等州县军民柑橘,逼死者三十人。

将军人许俊赐仪宾刘亨为王府奴,还将许俊妻赐给府中仪宾周英璧为奸。

还有其他罪名不一一详列。

就是这样的大罪,张居正也仅将辽王废为庶人罢了,每年还有一千石的俸禄。

辅臣薛国观因受贿被杀,但谁都知道真正要他命的不是这点。当时明朝山穷水尽,朝廷没钱,他向崇祯说了一句‘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此举犯了众怒。

薛国观那句话‘在外群僚,臣等任之;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是这句话成了他与夏言一样,成为明朝唯二两个被杀的首辅大臣。

但‘在内戚畹,非独断不可’,处置宗室这事林延潮不能办。

若林延潮真的严办,那么此举就会被认为是剪除宗室,其中有什么不可告人之野心。

所以林延潮考虑再三,先将楚宗闹事的人都抓起来,押解进京让天子发落。

他拒绝毕自严建议,调动湖广附近三省出兵五路平叛。

林延潮写信给湖广地方官员,以及楚王朱华奎,令楚宗犯事的宗室限期自首,以期天子宽大,劫掠朝廷库银,天子皇杠的宗室必须如数退缴,如果逃窜,顽抗者一律定斩不饶。

林延潮下令郧阳巡抚率军一千人马象征性进楚,让杨镐替代重伤的赵可怀为湖广巡抚。

这些手段是针对楚宗的,同时林延潮下令各府县官员将近十年来诸藩不法之事,尽数上呈刑部议处。

林延潮没有如之前毕自严所提的,将宗室的审案权下放至州府。

但按照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规矩,之前宗室子弟的事是按(大夫)这个等级由礼部来管,但现在上呈至刑部,就是打算按庶人来办了。

礼部如何处罚宗室,最多不过降爵、革禄,但刑部可以幽囚,拘发,甚至令其自裁。

当然刀子到最后还是没有落下来,楚宗叛乱的事渐渐平息,打死于道之,劫掠库银,皇杠的楚宗子弟,如朱蕴钤、朱蕴訇,朱华焦,朱蕴钫,朱英遶等六百余人尽数被押解进京,听候天子发落。

楚宗的事正因林延潮冷静处置,宗室子弟纷纷自首,没有酿成大乱,美中不足的是劫掠库银皇杠的数万两银子,只追回了五六百两。

但楚藩事后,仍是诸藩震动,行事有所收敛。

不过毕自严等数名官员却是不满林延潮息事宁人之所为,上疏辞官。

甚至毕自严还在与官员们小聚时出言,林延潮自主政以来,废矿税废不成,革漕弊革不成,处置宗室等等,行事皆不利索,雷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一味求中岂能得中,甚至利用公论清议打击政敌,转手自固权位……

毕自严当年得罪宫中权贵,幸得林延潮回护方得免去大难,而今居然倒打一耙。

毕自严这么说后,自有人将他的话密告林延潮。林延潮知此笑了笑,不以为然,只是顺手同意毕自严辞官请求,另授意言官弹劾,将他黜官为民。

毕自严离京时,足足有数百名官员与士人前来相送。

成为草民后的毕自严,在乡著书教学,数年后又起复为官,最终官至户部尚书。其弟毕自肃亦官至辽东巡抚,史云毕自严毕自肃兄弟二人皆是廉臣干吏。

时火耗归公在各州府已推行,但下面各州府反对的声浪不小,也有官员乘此收敛钱财,林延潮让门生于各省巡视,但凡有人借此渔利,一律抓拿。

而这时又有官员出来抨击,苏浙一带的百姓,看到丝绸海贸之利,纷纷将种了一半的农田毁去该种作桑树。此改稻为商之举,背后正是海商在推波助澜。

如此至于酿成一股富庶的苏杭之地也出现了饥荒……粮越卖越贵……

林延潮闻此吃了一惊,海贸这才兴起,商业贸易起步之初还达不到‘蚕吃人’的地步吧。但言官们仍认为海贸乃重弊,必须全面废除,继续回到河漕的重心来。

这令林延潮嗅到了背后阴谋的味道。

后来得知宗室勋戚见海贸暴利,于是见自己吃不到就要把锅给砸了。

儒门一分为八,王阳明之后王学也作七支。

而事功学派也趋于分化,其中政见温和的孙承宗一支,持此政见的官员经济支持有限度的通商惠工,且主张非天子不议礼,变法必由天子出,持此政见多是原先儒家士大夫,出身东林或浙党的官员读书人。

还有就是如郭正域,方从哲这一支,政见居中,人数最多,持此政见的官员支持全面的通商惠工,但变法必有朝廷来主导,政治上主张天子与文官宫府一体,在下提倡四民平等。

最后就是如毕自严这样激进一方,多以低级年轻官员为主,他们主张更彻底朝廷治理以保障民生为主,提出很多诸如‘风能进,雨能进,天子不能进’的主张,同时主张上废除宗室勋戚官员的特权,限制天子的权力。

这一派人数虽少,但以敢说话而著称。

面对这将海贸倒退回去的舆论,此方官员在新民报上发了一遍文章。

大意是,时至今日不少官员,读书人仍不明白何为通商惠工?如此不妨读一读卖炭翁。

为何商贩一车炭一头牛,只值作半匹红绡一丈绫?

为何商贩的酒肆,胥吏们一日能索钱五趟,而隔壁家店铺连商税都不用缴?

为何朝廷要提倡四民平等,将对那些皇亲国戚的司法权下放州县?

文章篇篇所指勋贵宗室。

两个利益集团在朝野上下掀起骂战,有的官员提出了遏兼并,清庄田,再清丈的口号,直指大量侵吞抢占民田的勋贵宗室集团。

朝廷一年输京漕粮四百万石,但勋贵宗室竟要去八百万石,每年朝廷供养勋贵宗室要用去五百五十万两,而朝廷连太仓收入加上地方财政一年也不过一千八百万两。

这时林延潮出面压制住了两派争论,避免激烈的党争,同时承诺对海贸中的丝绸课以重税,以避免苏浙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农田改稻为桑。

这退让之举,再度被不少官员批评为软弱,甚至以此市恩,收买人心。

万历三十年上元节。

天子免除了辅臣及百官拜贺,这段日子天子有疾的消息陆陆续续从宫里传出。

一开始内廷还支支吾吾,后见实在瞒不过了这才如实相告,林延潮也曾率群臣去问安,却答说天子虽是抱恙,但身子还在恢复之中。

天子让林延先潮与群辅商量国事,几乎将国事都交给了内阁。

故而这段日子林延潮可谓大权独揽,政由己出,朝堂之上大事小事皆由他定夺。

楚王案平复,火耗归公,海贸之事也在他手中走上跪倒。

而到了上元节这日,大小官员皆至林府拜贺。

不仅是沈鲤以下在京官员一个不落,甚至连勋戚宗室也是惊动,

掌中军都督府,执掌京营的英国公张维贤,定国公徐文璧,成国公朱鼎臣等皆亲自到林府上拜贺,行叩拜之礼。

这权位高低没有一定,司礼监势大时,首辅见了也要向掌印太监叩过头。

到了内阁势大时,司礼监也要看首辅眼色。

再说勋戚们是正一品,官位还在阁臣之上,但他们见了首辅时,也是要叩头的。但大多的时候,勋戚与文官不是一个系统的,没必要过节时到相府叩头,但这一次英国公他们却来了。

除了英国公他们还有一人,那就是李太后的兄长,武清伯李高(其父李伟数年前已病死),其子袭爵。

郑贵妃的兄长左都督郑国泰,其子郑养性也亲至府上。

别说赵志皋,张位在位时,不曾如此,就是申时行为首辅时,上面的人也没来齐过。

而今一并来至相府,各个面带笑容,甚至定国公徐文璧还是抱病前来,由其子徐廷辅一路搀扶着,嘴上说是‘认认门’,其实请林延潮以后多看顾看顾。

林府中有几位官员见此不免侧目,心道林延潮主张新政变法,革除积弊,怎么反与这些人越走越近。

当初弹劾潞王,拉武清侯下马,逼李太后还政,杀太监马玉,举烛焚诏,复张居正名位的那个林延潮到底哪去了?

但大部分的官员都认为林延潮‘外圆内方’,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今日之林府可称得上贺客盈满,各色节礼堆满了府邸。

因原府邸实在太小,故而林延潮不得不租下隔壁府邸,如此才令至相府道贺的官员们有了站着的地方。

天子赐林延潮鲥鱼,坐蟒袍。

蟒衣中最尊为坐蟒服,行蟒服上蟒龙为斜向,而坐蟒则正向,坐蟒服乃首辅大臣的恩待。这代表在天子心中,林延潮的恩遇又上了一个台阶。

各地藩王世子们也皆派遣王府官员来贺,并呈上厚礼。

至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田义,提督东厂孙暹,秉笔太监陈矩三人都不能亲至,但都派亲信送来了重礼。

其中礼最重的要数,海商梅家更是从苏州搞来了一唱昆曲班子送给了林延潮。要知道这时昆曲才在苏松一代兴起,如申时行,王锡爵两位致仕宰相府上才各养了一个家班,而梅家他们竟给林延潮凑了第三个,且提前到宰相任上就享受到了。

现在相府的东西二园里有两个戏班子唱戏,一个梅家送来唱昆曲的,一个则是曹家班。

所谓曹家班就是林延潮门生曹学佺所创,与昆曲不同唱得乃是闽腔。

林延潮成为大明开国两百年来,闽人自林文,杨荣入阁后第三人,而且为当今首臣。闽地出身的官员不再视为从穷乡僻壤出来的,被冠如‘福建子’之类的称呼。

视同下里巴人的闽语闽腔也逐渐登上了大雅之堂,甚至在京官员间时兴说起闽语。

曹学佺办了这个儒林班,今日来相府登场,如林材,叶向高四周都围了一圈的官员。

相府里时而锣鼓喧天,远闻巷外,时尔箫管悠扬,笙笛并发,热闹非常,更显得今日之林延潮权势赫赫,无人可及。

外边热闹非常,而相府客房却是十分安静。

仆役家丁们守着内外入口,除了奉茶的丫鬟,无人敢在此随便走动。

客房里,林延潮正与英国公张维贤,定国公徐文璧,成国公朱鼎臣,以及武功伯李高,左都督郑国泰说话。

林延潮坐在首座上看向几人,笑了笑道:“近来有些不明就里的官员,主张遏抑兼并,清庄田整治民间,此实为可笑。岂不闻‘利不百不兴,弊不百不除’之理。”

张维贤等人都是附和地笑道:“此真阅历之语。”

“遏兼并,清庄田,再清丈,说白了劫富济贫,难道真的劫了富就能济了贫?那些言官不清楚,诸位都是国家柱石,乃朝廷的根本,根基不稳,朝廷是要动摇的。”

“诸位放心,同朝为官,一团和气才是上策,只要本辅在位,绝不会再有此事。”

说到这里,定国公,英国公都是露出笑意,武功伯李高,左都督郑国泰心底也是暗喜,很难想象这样识时务的话是从当年将潞王,周王,武清侯弄得狼狈不堪的林延潮口中道出。

张维贤都是道:“有次辅主持国事,满朝上下都倚如泰山,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

林延潮微微笑道:“是那些小臣们不识大体,国公不与他们一般见识才是。”

当下大家言谈甚欢地散去。

林延潮走到窗外负手远眺,但见一轮满月正挂在天边,此刻月华如昼,天上无一片云彩,更衬得圆月当空独一无二。

林延潮想到藤原道长一首诗‘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

林延潮这才坐下,陈济川来至林延潮耳边道了几句。

“想必不是无名之辈,”林延潮微微冷笑,“何人写得?”

“回禀相爷,此人已是承认,正是去年新进士钱谦益。”

林延潮记得此人,万历二十九年会试主考官是沈鲤,副主考是孙承宗,钱谦益的卷子本是不取,却为沈鲤慧眼所识,力排众议取中。故而钱谦益比另一个时空提早了九年题名金榜,风光无量。

此刻钱谦益,但见对方见林延潮后却揖而拜,昂然而立,相貌堂堂,可以称得上是气宇轩昂。

林延潮问道:“你是钱谦益?”

“回禀次辅,下官正是礼部主事钱谦益。”

林延潮抚须微微笑道:“汝少年高第,名冠于江南,本辅也曾读过你的诗和文章,在当今读书人中属翘楚了。你是常熟人吧,恰巧本辅也会吴语。”

面对林延潮的态度,钱谦益有些吃惊,旋又恢复读书人的那种傲气不屈的气度。

林延潮道:“你本部司官,堂官,甚至你的师长都与本辅相熟,那么这‘权**相’的贺联不是别人授意?”

钱谦益有等半天终于问到点子上的心情:“确实无人授意,是下官一人主张!次辅之器小多忌,下官早已知之,今日无论是罢官贬斥,革职为民,下官都早有准备。”

林延潮道:“年轻时博一个名声很好,不过吾观汝应该与几位名妓联诗饮酒泛舟于西子湖上,何必至朝堂上搀和这俗尘之事。”

钱谦益面上泛起怒色。

林延潮笑道:“这些年骂本辅不少,尚不缺你一个,但既然来了,不妨说一说本辅所作所为,哪称得上是权奸二字?”

钱谦益昂然道:“公雄才峻望,薄海具瞻,这微管之叹,舍公其谁。可惜公入阁以来,屡屡德行有亏。公十九龄受知于天子,三元及第,此番恩遇百年也没有第二人,然公却以天下为公疏,礼部焚诏,复张文忠名位令天子屡陷不义不仁之名。”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