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盛唐挽歌 > 第69章 回望长安绣成堆(本卷完)

盛唐挽歌 第69章 回望长安绣成堆(本卷完)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33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平康坊李林甫宅院的院落种了几棵桂花树。一到秋天,满园桂花香气。此时已是初春,桂树枝丫吐丫,一片青绿。

这天晌午正值休沐,李林甫闲来无事,正在院子里散步,体会着春天的气息。

“右相,洛阳那边的信。”

下仆将一封刚刚收到的信递给李林甫。

轻轻的摆了摆手,下仆悄然退下,李林甫面带微笑的拆开信,他已经猜到郑叔清会说什么了。

总体而言,无非是“救命”二字。

哪怕是自己人,也不能不压制,李林甫是一个非常讲究手腕和手段的人,对郑叔清也有防范和打压。

含嘉仓那个事情,是无解的。但是,国家战略储备粮仓,也不能将其空置了。治标治本的办法只有一个,那便是修通长安到洛阳之间的运河。

这样的话,一路走水,运粮的漕船便可以源源不断的从汴口水路到长安,然后含嘉仓的问题,便如同秋后的痱子一般,不治而愈。

除此以外,没有解决方案。正因为知道没有解决方案,李林甫才让郑叔清去接这個差事的。他就等着对方叫救命,然后再把对方捞出来,最后再把政治对手一个个推到管理含嘉仓的官位上去。

几个月就能解决一个人,修那条运河起码得三年,保守估计,能解决十几个朝廷政敌了!

一边想一边拆开信,才看头几行,李林甫拿着信纸的手就一抖,差点将信纸掉到地上。

“见钱法?有点意思啊。”

李林甫沉吟片刻,继续往下看。

郑叔清的办法说复杂也复杂,需要大唐中枢这个层次来修改法令。但说简单也异常简单,讲明白点,就是用信用代替货币,支付转移。

这种概念现在已经不新鲜,但真正推广开来,还是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因为节度使们雁过拔毛,商人们拿着财帛过境,就像是一个个不设防的婴儿捧着金饭碗在强盗们面前晃悠一般。

所以远距离的大宗交易,往往都是采用“信用货币”的办法。出发点A开票据,到终点B去拿钱,省去了中间流通过程,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这封信里面,郑叔清就要求司农寺专门新开一个部门来对接核销账目。交易完成一笔,就给一笔钱,这样的话,也免去了向朝廷请款。

李林甫揣摩了一番,这个办法太好了,好到他居然都想不出破绽来!

这绝对是一个熟悉商业运作的人才能想出来的绝妙主意,但很显然,郑叔清不是这块料。

“罢了。”

李林甫叹了口气,多好的一个坑人的陷阱,就这样被郑叔清给填了。现在将对方撤换也来不及了,只能先试试郑叔清的办法行不行,然后再决定下一步要怎么走了。

稍稍沮丧过后,他又振作起来。因为除了含嘉仓的政务可以坑人外,其实大唐中枢可以坑人的其他问题亦是不少。

比如说,如今府兵番上已经形同虚设,去年陇右一地府兵番上,应到35人,实际上只来了6人,其他人都以各种理由推脱掉了。

由府兵番上构成的南衙禁军,就因为府兵制的崩溃,而日益式微,兵员一缩再缩,导致禁军完全成了以募兵为主的北衙禁军自留地。

为了边镇正常运转,改府兵为募兵,是大势所趋。然而这里涉及到的利益实在太大,谁来了都把控不住局面!

李林甫觉得,用府兵改募兵的政务去坑死政治对手,似乎也不错。

“来人啊,备车,本相要入宫。”

李林甫对下仆吩咐道。

……

方重勇一行人,先去朱雀大街西侧的光禄坊,这里是长安官员去西边的汇总之地,办理沿途通关的文书,亦是在此地。

随后马车出西面的开远门,一路向西,途经临阜驿,在此地换马不换车,继续西行。

“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

平稳的马车里,方重勇哼着儿歌,心情愉悦极了。

总算是离开长安了,在那里他一刻都不自在,感觉无时不刻在被这座城市同化,变成那些“高雅”而“时尚”的五陵年少。

旅行就不同了。

不得不说,在大唐,如果你是官员,特别是有权势或者有后台的官员,那么旅行将不会是一件难受的事情,沿途大道上的驿站,会将你照顾得很好。让你有心情和精力去欣赏风景。

而且全部免费!沿途都有人舔!服务周到!

“郎君,长安不是挺好的么?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呢?”

坐在身边的方来鹊询问道。

“长安的世界太狭小了。”

方重勇叹了口气,继续说道:“而且有种虚假的繁华,我不喜欢。”

方来鹊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