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科幻 > 末世灾变:我的熟练度面板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发兵

末世灾变:我的熟练度面板 第四百五十八章 发兵

作者:朝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9:50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大乾王朝讨匈奴檄文】

【匈奴者,世代居于西域荒芜之地,拾粪食膻为生,乃下下极贱之族也,自太祖开国镇于寰宇始终卑躬屈膝,谄媚讨好,年年奉羔羊,牧牛以讨人王欢心,皆因吾皇心善,念其生存不易,不时帮衬方可有生,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皆受皇恩,得天朝之牙遗逐渐壮大,方得人之生活】

【然,其久受天恩竟生骄纵之意,自建明皇帝登基以来,履犯我边境,侵扰我边境百姓,掠夺财物,乃至竟害得边境百姓性命,可怜我边境苦民生而未得享天下富贵,竟受此贼虐而死,建明皇帝自得知此事向来愤怒,于心爱民如子之皇帝见之此况可谓愤怒异常,当即便要起大军,灭其国,为我边境之苦民报仇雪恨,但是有大臣念及其国毕竟艰难,又臣服我国已久,多年为儿,怎生动手之恶意,每劫掠之时又皆为寒冬之际,心想其国皆蛮夷之辈,不通礼数,不懂人伦,有此行为或许是时镜艰难所致,是故劝告陛下以和为贵,莫要坏了这千百年之君臣父子之交情】

【吾皇念及纵使父与子之间亦有冲突之时,大乾为父,匈奴乃为儿孙也,儿孙有过,固然再怎么愤怒,也不该将其杀之,其毕竟乃人,而非牲畜,故而听从大臣意见,令人警告匈奴陌生事端,随后帮助其国渡过其冬日之艰难】

【然,蛮化之辈不通恩情,吾皇此令莫大之恩,其竟无知,屡次再犯,吾皇数次念及大臣言语一忍再忍,欲以人之情理,讲父子之恩情,令其幡然悔过,也好失了这千年的交情】

【但,如此一再放纵,竟使匈奴未化之辈再得骄狂,屡犯边境,在诸国之战中毫不留情的出手偷袭,以致我朝数位初出茅庐心怀父爱之情之人杰失了防备,在战斗中不慎被其偷袭而落败,此已为难容之事,今岁年后,金科状元李明天生聪颖,纵使怀父爱有宽容,被其偷袭,也依然在战斗之际大败匈奴小国,使其心生怨恨,竟派间谍欲诱骗李魁首,在李魁首愤然而拒,以西域人的刀利,李某人的刀也未尝不利之豪言大出奸细之家,然匈奴之辈心胸狭隘更兼胆大如斯,竟在京城之中光天化日之下与大街行刺于李魁首,幸甚李魁首武艺高强,又兼师门长辈护卫得当,怒杀刺客于当街之上!】

【一蕞尔小国,竟敢于京城行此刺杀金科状元,文曲星君下凡之贵胄,实乃天理所不容,建明皇帝怀着万一是私人所为的心态派使者前去匈奴问询,但是未曾想,匈奴王庭竟敢杀我国来使于当庭之上!】

【我大乾自建朝以来,威震海内,武压寰宇,至尊至贵,于此等蕞尔小国实乃天朝,今建明皇帝苦修文武,大整文武,又积钱粮,行伍之中兵士枕戈待旦,刀枪耀寒芒,翰林之内文士久研军事,兵书积如山!】

【天崩而地毁,君王怒而子臣死,此罪不可赦,天崩之怒当以血染之,故发檄文,大告天下,今征匈奴,即日出天军,怒征逆国,不灭而不回!】

在蓝星东国之中就速来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之传统,只是蓝星的传统与这里有些许出入,在蓝星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主要是继承古代的战争文化,这个文化是从西周开始成型的。从西周开始,对发动战争就有非常特别的讲究。周武王之所以要讨伐帝辛,就是因为周武王认为帝辛“失道”。因为“失道”,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地联合周边的诸侯部落,共同来讨伐作为最高奴隶主的商王。

在此基础上,周朝建立起了一整套非常完善的人伦礼仪秩序,也就是“周礼”。周礼不仅仅规定了生活的各种规范,也规定了战争规范。

有人可能不理解,战争本来是非理性的,残酷的,反人性的,为什么还要给战争规定规范呢?其实,准确地说,那时候所谓的战争,指的是诸侯之间的争执。毕竟诸侯们都是一家人,都是在周王的统一领导下,并非是生死不容的敌人。因此,用规则来处理争执,其实是最好的方式。

除了周礼里对战争有明确的规定外,古人留下的文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战争规则的痕迹。比如《曹刿论战》中,就有几个细节体现出来了。“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这里讲的,其实就是古代作战,需要专门选择作战地点。比如“齐人三鼓”,齐人敲了三次鼓,但是因为鲁人不动,齐人也不好进攻。显然,这就是一种规矩。包括曹刿问鲁庄公靠什么来打仗,鲁庄公讲的那些理由,其实也是一种规矩。

还有,宋襄公在和楚国作战的时候,一定要等楚国渡过河,摆好阵,再和他们打。后人不理解,觉得宋襄公迂腐。其实,宋襄公这不过是遵守那时候战争礼仪的表现。

这种战争礼仪中,就包含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虽说西周的时候,形成了一整套打仗的礼仪。但是从春秋末期开始这种战争礼仪就被破坏了。战争诡道大行其道,讲究谋略,讲究以战胜对方为直接目的,不管礼仪,不管理由。而且这种战争方式被人津津乐道,被人欣赏羡慕。对按照这种方式打仗的,被称为谋圣、兵圣、兵神、兵仙等等。

本来,在这种礼仪丧失的同时,“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应该丧失掉的。但是,古代打仗又讲究一个精气神,讲究一个英雄气概。如果杀掉来使,就显示出了自己的一种胆怯。而在战场上,没有勇猛无畏,军队就丢了魂,就没办法再打仗了。

当然了,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斩了来使并不是露怯,反而是一种显示精神气概的表现。

比如蒙古人在攻打南宋钓鱼城的时候,就曾让使者去钓鱼城送信,让宋军投降。但是宋军斩了来使,并把来使的首级挂在城头,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还有,成吉思汗的商队在花剌子模被抢劫后,成吉思汗派使者去花剌子模交涉,但花剌子模人却割掉来使的耳朵,把他放回去,以示侮辱。

所以说,这一点也不是绝对的。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