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天将军 > 第十三章 违制的坟墓

大唐天将军 第十三章 违制的坟墓

作者:落叶凋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30 01:01:2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七郎,你与贺监、李白,是如何认识的?贺监随和友善,然李白却自命不凡,朝中大臣,对他多有非议!”

骑在马上,李适之见李瑄与李白、贺知章互礼道别,故而问道。

“或许是我写诗得到他们认可吧!”李瑄骑马与李适之并行,回应李适之。

“哈哈……七郎莫说笑。”

李适之大笑一声,知子莫若父,他的七儿虽然从小习武,善骑善射。但对于读书,一向不认真。写出的字,更是无法直视。

好在这两个月,李瑄在“文”上面下苦功,李适之认为李瑄年轻,又如此有谋略,只要肯学习,一定后来居上。

诗是要学习平仄、押韵、对仗的,更要有天赋。

唐代文人,谁都会写诗。

别说是李适之,就连李林甫也不免附庸风雅的吟几首。

但诗与诗之间,有巨大区别,写得平平无奇,就如同一张废纸。

“我至今已经写六首诗,其中一首送给大才子王维,一首在大诗人李白面前吟出,用以讽刺卢铉、范陵这样依靠李林甫为非作歹的官吏。”

关于写诗,李适之迟早知道,李瑄没有隐瞒。

“王维的高洁,也非同一般。让为父听听七郎的诗如何?”

李适之将信将疑,让李瑄将他写得诗吟出来。

“我与王维在朱雀街春雨中相遇,赠其《早春呈王补阙》,天街小雨润如酥……”

李瑄缓缓介绍这些诗的背景,并对李适之吟诵。

“父亲,我的诗歌如何?”

李适之听得出神,李瑄叫一声,他才反应过来,遂问李瑄:“这是你写的?”

绝句的兴起没多久,李适之很少听过这么朗朗上口的诗歌。

正因为写得太好,李适之不敢相信出自李瑄。

“自是孩儿所作。谁又会将自己的诗篇,拱手于人?”

李瑄虽然脸红,但他一口咬定。

他不怕没理由,他能一字不漏背下的盛唐以后的诗词文章,还有数百篇。

而且李瑄今后会学习格律,哪怕没有惊人天赋,学一些应制诗、唱酬诗也行。

李瑄还未成年,即便现在皇帝让李瑄写应制诗,李瑄也可以推脱掉。

“《周易》上说,天道会酬谢勤劳的人,这两个月,七郎像苏秦、孙敬那样悬梁刺股;如祖逖、刘琨一样闻鸡起舞。因而得到现在的天赋。以后若有新作,先让为父观读。”

都这么说了,李适之自然相信李瑄。

他多次在深更半夜,看到李瑄的房中,还灯火通明。

听赵宗说,他每日上早朝不久,李瑄就会起来,舞动枪槊,比奴婢们起得还早。

如此上进,李适之认定七郎将来,会和他一样,拜为宰相。

李适之好友众多,其中不乏诗人、名士,他虽然写不出好诗来。但他可以用李瑄的诗炫耀,顺便为儿子提升名气,为仕途铺路。

在前往范陵亡子坟墓的路上,李适之不断地吟读李瑄写的几首诗,如痴如醉,他越琢磨越觉得回味无穷。

这是他儿子的诗,他与有荣焉!

不知不觉,一行车马行进一个时辰,他们来到长安东北部的渭阴乡。

这里北临渭水,虽然在墓葬上不如浐川、长乐等乡,但也是长安出了名的风水宝地,官吏贵族之墓,比比皆是。

范陵不愿意指引他们到他亡子之墓。

问什么,他都一言不发。

但这么大的声势,使渭阴乡的百姓都知道左相李适之,亲自来挖掘京兆少尹亡子的坟墓。

百姓们大快人心,一個个呼朋唤友,向洪陂里聚集。

一时间,前往洪陂里的道路上行人如龙。

其中一名里正,为李适之带路。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