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大唐天将军 > 第五百零三章 两河流域的环境,与罗马帝国接壤

第(1/3)页

有两河流域原住民首领辅助,李国贞和关播在安抚两河流域留下的大食人、以及其他各民族时更加容易。

不愿意随伊布·萨拉姆离开的人,更有可能被招揽。

没有什么比土地更能拉拢平民百姓的心。

民以食为天,到哪都一样。

在这个时代,农耕文明的经济发展,全靠农业。

毕竟只有吃饱饭了,才能做其他事情。

地广人稀,贵族逃离。留下的耕地一望无际。

李瑄亲自送李奕领兵前往耶路撒冷、大马士革。

待张兴、李嗣业率领士卒出发叙利亚北部时,李瑄在禁卫军的护卫下,在唐军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巡视。

李瑄对两河流域的理解停留在前世,以及现在的锦衣卫搜集的资料上,不能尽详。

后世人提起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这两河流域,第一时间会想到石油。

紧接着是贫瘠的不毛之地。

要知道,后世人也称呼这个时期的两河流域为“新月沃地”。

这里不论是苏美尔人,以及希伯来人、波斯人、大食人等等,都视两河流域为上天最好的赠礼。

古巴比伦王囯、苏美尔王国、阿卡德王朝、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这些古代文明皆闪耀两河流域。

千年前,波斯人灭新巴比伦,波斯帝国开始统治两河流域。

二百多年后,马其顿王国兴起,众所周知的亚历山大在四年之内,三败波斯帝囯,杀死波斯帝囯最后一任皇帝大流士三世,替代波斯统治了两河流域。

不过,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并未维持多久,就因亚历山大的病逝而解体了。

马其顿王国解体后,两河流域又换了个主人,叫塞琉古一世。塞琉古一世本是亚历山大手下的军官,亚历山大死后,他占领了原亚历山大帝国东部包括两河流域在内的领土,建立了塞琉古帝国,长达二百多年。

紧接着,华夏所熟知,一度与大汉王朝看齐的安息帝国闪亮登场。

可是安息帝国与古罗马帝国无休止的内耗中衰败。

然后就是熟悉的脉络,波斯人建立的萨珊波斯主宰两河流域。

大食人走出沙漠,灭亡了萨珊波斯,建立大食帝国。

直到现在,大唐在李瑄的带领下,万里西征,成为两河流域新的主人。

两河流域的“王朝争霸”,一点都不亚于华夏。

只是华夏历代是一个民族在更迭,所以历史脉络不断,文学经典传承不断。

而两河流域则是不同的民族、人种,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

有的民族强盛的很快,但灭亡的也很快。

几千年来,华夏人依旧是华夏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但曾经主宰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苏美尔人、阿摩利人早已销声匿迹。

或许只有未来考古,才能找到他们的痕迹。

所以,华夏文明的包容性,一直是李瑄提倡的。

不以血脉论汉人。

只要认同华夏文化,就是汉人。

不认同,就是外人。

毕竟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来自同一批祖先。

李瑄相信只要有百年时间,就能将一盘散沙的中东地区全部归拢。

“启奏至尊,这里真是好地方,土壤肥沃,又是入西方的战略要道,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控制这里,商贸一定更为繁华。”

随行的商部侍郎萧昕跟随李瑄巡视三天以后,发出感慨。

目光望向世界,才知天外有天。

以前以为除了神州大地,四方皆为蛮夷,甚至还有茹毛饮血的未开化者。

到大食、波斯以后,学习一些波斯语,萧昕才明白有的波斯人是真有文化。

他们的百姓也和大唐差不多,以耕种为生。只是生活条件与现在的大唐百姓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朕命名关中北部为黄土高原,是因为那里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两河流域现如今土壤已不比千年前。我们在黄土高原种树,以免水土流失。两河流域也面临相同的情况,而且它的情况比黄土高原更复杂。我们在种植粮食的时候,还要保护。否则将永远失去这千里沃土……”

李瑄在一处田头,捧了一捧泥土,郑重其事地说道。

两河流域的土壤现在只是相对肥沃,并不是永远都肥沃。

而且已经不比以前。

因为两河流域水量充足却地势低洼且气候干燥,时间长了会造成盐分沉淀、土壤盐碱化。

这个时代两河流域的原住民怎么可能重视这一个问题?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