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历史 > 唐朝好医生 > 第六十四章 进入书院

唐朝好医生 第六十四章 进入书院

作者:望平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8:26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五里村。杨氏坐在书房之中,为王平安收拾东西,而王平安正在对着一个梳妆盒大小的木盒子发呆!

杨氏道:“儿你明天就要去书院读书了,得准备齐全,那可是咸同书院啊,咱们徐州最好的读书地方,里面全都是大名士,个个都是文曲星下凡。”她看了一眼王平安,又笑道:“平安,你真给咱们老王家涨脸,娘和别人说起这事,别人都羡慕的不得了!”

王平安回过神来,道:“娘,你不用收拾啦,我只是去那里读书,白天去,晚上回来,并不住宿,无需带行李,有啥好收拾的!”

“得把你明天要穿的用的都收拾好,免得出了差错惹别人笑话。嗯,马车也得准备好,还有让丹若和莲雾陪你一块去!”杨氏说道。

王平安笑了笑,母亲喜欢做这些,那随她的心愿便是。他把目光又转回到木盒子上,伸手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小陶罐。

这是一套陶制的小罐子,也就是现代常见的火罐儿。这套火罐儿是外地逃难来的百姓送他的,因他治好了百姓的病,而百姓人在难中,没有钱财相谢,有户人家便把这套极为珍贵的火罐儿送给了他。

这套火罐儿本来是人家当做传家宝的,王平安本不想收,但非送他不可,他也只能留下,不过还是送了那户人家一笔钱,算做是买的。

在现代,拔火罐是很普通的中医疗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拔火罐出现在晋朝,那时用的是牛羊等的角,所以也称角法,在晋代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就有角法的记载。

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由于竹筒便宜,这种治疗方法便开始普及起来,俗称吸筒。不过,倒是很少有人用陶罐,一来是因为陶罐的制做要求高,价格贵,二来是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很容易将陶罐碰碎,不方便携带,所以只有少数贵族家庭才会使用。

王平安面前的这盒陶罐,便是一套非常精美,堪称工艺品的火罐儿!他将火罐儿放入盒中,心想:“很好,以后又多了种治疗方法!”

杨氏把他的衣服一件件的找出,挨个的比量,挑出最好的一套,放在他的床头,这才离去,临走前还特地吩咐,让他早些起床,王平安自然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王家大院里便忙了起来,一家人从上到下,满院的吆喝,都在为王平安第一天入学做准备,也不知他们忙活个啥,反正人人都有事做!

王平安吃过早餐,在杨氏的强烈要求之下,只好带上两个小丫头,一起上了马车,进城赶往咸同书院。

王有财和杨氏一齐送他出门,望着远去的马车,杨氏道:“儿子出息了,进了有名的书院去读书,以前想都不敢想,只盼着他没病就好!”

王有财笑道:“可不有出息了吗,不但病好了,自己还成了医生。”老两口感慨一番,这才回院。

王平安乘车到了咸同书院,车门一开,他先下了车,这回守门老仆可不敢拦他了,忙起身迎接,说了不少的客气话。

丁丹若先从车上下来,转身抱起一个大大的圆形木盒,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一套精致的洗漱用品,里面手巾、木梳,小镜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个小小的洗脸盆!

她下车之后,便是柯莲雾,金发碧眼的小姑娘也不轻松,左手拎着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书本笔墨,还有一炉上好檀香。右手又是一个盒子,里面放着各种点心、水果,还有茶叶。杨氏怕亏了儿子的嘴,凡是能想到的,都给他带来了。

老仆看着目瞪口呆,心想:“这位公子好象不是来读书的吧,这派头也太大点儿了,竟然还带了丫环来,而且还是两个!”

王平安心中叹气,似乎派头确是有些大了,未免纨绔,不过看书院里有钱的子弟众多,自己应该算不上什么吧!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