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七十四章 培训班

一脉承腔 第七十四章 培训班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6:5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表演的地方在一个宅院里面,这个地方名叫梨园,泰定元年建造,明、清时期返修,现在还保存的戏楼等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原址位于陕西合阳。

齐汉瑜带着众人走进去,给大家一一介绍。

梨园,最早的定义是梨树园子,喜好艺术的唐玄宗经常在太极宫的梨园里教习宫廷乐坊,于是后人才把梨园跟西区、舞蹈、器乐演奏联系到了一起。

梨园门前的卧兽门墩石上铭文“泰定元年正月吉日立”,门墩上的狮子呈爬卧状,时刻保护着梨园的安宁。

张禾站在门楼下方,入眼处即是一副对联,“国史流芳赐酒之恩荣如昨,家风继美联珠之作述依然”。

“这个戏楼是古戏楼,我们将戏楼重新复建,现在用来在这里演出西戏曲,对面那个是看戏楼,顾名思义。”齐汉瑜缓缓道。

戏楼也很是高档,高大的石基,整个戏台都是彩绘装饰,看上去非常立体。

戏台的两侧也有一副对联,上面写着“游游古院看看秦腔三尺舞台幻万象,品品香茗聊聊文化一壶龙井说千秋”。

比华阴的小剧场要豪华多了,张禾不服不行。

张玉喜那些艺人看到这一幕也很是惊讶,想到以后能在这里唱老腔,满脸都是喜色。

当天下午就有演出,齐汉瑜本来只是提了一嘴,没想到老艺人们要求在下午就马上演出,试一试感觉。

齐汉瑜没有拒绝,马上让工作人员将道具全部搬上来,乐器是新做好的,板凳也是新做好的,仿照着原本的样子一比一制作,表演使用的皮影也有,既可以唱老腔,也可以演皮影。

等到演出的时候,梨园里面已经有了不少的游客,有的是外地人,休假来这里游玩,也有一小部分外国人,专程来这里感受中国的文化。

看戏楼和戏台下都是人。

齐汉瑜和张禾坐在看戏楼上,面前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桌子,桌上放着一壶龙井茶。

“张先生,我们已经临时将华阴老腔在这里表演的事情宣传出去了,这些游客都是第一次过来,其他地方都不逛了,专门过来听老腔的。”齐汉瑜笑道。

舞台下面,游客们议论纷纷。

“没想到这里居然还能听到老腔,以前都没有听说过啊。”

“我本来还打算去华山那边听的,既然这里都可以听,我就不用专门去华山一趟了。”

“我还买了老腔的光盘,唱的确实不错,现场听感觉肯定更好。”

众人好奇地望着舞台,等待老腔的表演。

没过多久,讲解员开始讲解起来。

“下面即将表演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老腔起源于两千多年前,是以当地民间说书艺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戏曲剧种,老腔朴实而高亢的唱腔犹如关西大汉咏唱大江东去……”

本来不知道情况的游客听完讲解员的讲解也对老腔有了认识。

后台,张玉喜等人调试好了手里的乐器,随即缓缓登上了舞台。

看到这些老艺人的模样,观众们都惊讶起来,打扮的都很朴素,没有丝毫的花哨。

张玉喜望着台下的观众,神色带着些许感慨。

他坐在了摆放在中央的板凳上,将手里的月琴放在了腿上。

虽然他之前在团队里是拉二胡的,但是月琴也会,如今来到这里,毫无疑问的担任了主唱的位置。

其他的艺人们也纷纷落座。

等到其他人也全都准备好之后,张玉喜一声大吼道:“伙计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好了!”众人齐声喊道。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