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起点中文网 > 都市 > 一脉承腔 > 第五章 将令一声震山川

一脉承腔 第五章 将令一声震山川

作者:关中老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3 12:16:59 来源:笔趣岛

第(1/3)页

要去西岳庙表演的消息传了出去,虎沟村全都动了起来,家家户户开始议论这件事情。

以前还有戏班的时候,不是没人去西岳庙表演过,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关中人谁不知道皮影戏,就算没看过,也都听说过,除了一些七老八十的老人,没多少年轻人喜欢。

张禾在心里琢磨过这件事情,现在虎沟村里面,真正会唱老腔的人都是老人,想要把老腔传承下去,必须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但是村里的年轻人没人愿意去学。

唱戏挣钱吗?

这个问题很现实,不是每一个人都爱钱,只是大家都活的比较现实。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在大学里面上思想课,张禾就听过老师讲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才会去追求更高级别的追求。

面朝黄土背朝天,连饭都吃不饱,谁会去学这个。

关键学了也不挣钱啊。

不过这个问题不是现在应该去想的,最起码要等到申遗成功之后。

到时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头放出来,说不定能吸引一部分人。

张禾自己都没有学,也不会去强迫别人学,家里的长辈们也从来不强迫小辈们去学。

老腔发展到现在,大家都看的很开,但这次的机会摆在面前,必须抓住了。

晚上,村里的院子里,一张白色的幕布搭了起来,幕布将整个舞台遮挡的严严实实,从观众席看过去,只能看到白色的幕布。

华阴老腔属于皮影戏,这话没错,只是唱法是老腔的唱法。

表演者在幕后吹拉弹唱,签手控制着皮影表演。

不同于以往的表演,因为要准备去岳庙,这次村里来的人也不少,端着板凳坐在地下,等着看热闹。

张德林老爷子手里提着月琴缓缓走来,不同于圆形的月琴,张德林手里的月琴是八角形的,上面带着沧桑的痕迹。

这把月琴是他自己手工做出来的,年代久远。

张禾记得家里还有一把小月琴,那是他小时候练月琴的时候,因为身子太小,抱不住大的月琴,张德林专门给他做的。

只是如今,那把月琴也只能放在屋子里吃灰了。

一个老腔的戏班,最少要五个人,张德林是“前手”,要负责说唱全本台词,怀抱月琴,配合表演进行唱奏。

“签手”是张德云老爷子,操作了全场的皮影表演。

“后槽”,也叫做打后台,主奏马锣、勾锣、梆子和碗碗,武打中还要呐喊助威,帮唱。

“板胡手”以前是张德海老爷子,还要兼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

“坐挡”,也叫做“贴档、“帮档”、“择签子的”,根据剧情的进展、提前安装皮影人物道具,随时供签手使用,帮签手“绕朵子”,排兵对打、拍惊木、呐喊助威。

不过德林班人员众多,不需要一个人身兼数职,可以将表演展现的更好。

张禾坐在台下,盯着那张幕布。

此刻,幕布后面已经亮起了灯,将整张布照的一片明亮。

突然,一声洪亮的嗓音响了起来。

“军校!备马!抬刀伺候!”

张德林的声音一瞬间响起来,刹那间,整个现场都安静了下来。

这一场戏名叫“将令一声震山川”,是老腔表演的传统曲目。

紧接着两声呐喊声响起,伴奏声也随之而来,一个将军模样的皮影人物出现在了幕布之上。

对于虎沟村的众人来说,老腔是百看不厌的,即便是众人已经知道接下来要唱的是什么。

第(1/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